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5099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浅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几种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几种方法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何将新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使教与学的转化更为有效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果,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6-0100-01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简单地谈谈
2、我的一些教学体会。一、精心备课7首先要了解教材:我说的“了解”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是对每一节内容的深入理解。记得刚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的我,第一件事情便是把初中三年的数学教材通读了一遍,了解教材的结构,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教的每一部分教材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出现,又怎样为后面的教学准备。理清知识的来拢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所取的地位和作用。即使从教多年,也应该这样做,因为教材在不断更新,知识点也有所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备课的意识性和价值性。其次,要钻研教材,注意瞻前顾后,掌握知识的联系性。例如一元一
3、次方程的解法既是承接小学五年级的解方程而来,也是我们后面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的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备课中,要多花心思、多想办法帮学生解决最难理解的要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钻研教材,要化难为易。准确把握教材的易和难,努力化难为易,才能在学生困惑之际助一臂之力。二、把握好数学课堂的提问1.在引入处设问。用设问的方法引入新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我问学生,若有一条长度为20米的绳子,让你围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矩形,应该围成怎样的
4、矩形?可能很多学生凭直觉回答说是正方形,接下来我又要问为什么要围成一个正方形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呢?此时引出课题,说明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二次函数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记忆深刻,又大大提高了兴趣。72.在重点处设问。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处设问,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讲“完全平方公式”一节时,提问学生,在公式(a+b)2=a2+2ab+b2中,(a+b)2,a2,2ab,b2各表示什么?这样提问,可以使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定义有进一步的
5、认识。3.在难点处设问。在学习新知识时都会有不同程度感到难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成为今后学习的障碍,例如,在“认识函数“一节中,函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后可给学生提问题: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面积为y,则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还问:圆的半径为x,面积为y,y是x的函数吗?然后又问前者为何y不是x的函数而后者y则是x的函数呢?这些设问,学生通过理解概念得出答案,从而掌握了函数的本质。4.在知识模糊点处设问。针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在其认识上的模糊处来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比较中辩明是非,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如讲平行线的定义
6、时,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虽然有困难,这时不妨这样问“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定呢?如果没有这一限定,能否得到两直线一定平行呢?教师的反问使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75.在题目变通处设问。当学生在掌握一类题目的基本思路及解法后,可以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方式提问,进行思维的变通训练,如,在讲解“当x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x2-2x-3的值①y=0,②y﹤0,③y﹥0”这道题后,变通设问“能否把本题改编成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或不等式x2-2x-30的解?”这样的问题,很
7、自然把学生引入到另一个讨论、探究的环境之中,从而沟通了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6.在结尾处设问。在结束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并有意创设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在“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结束时,可问: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外切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是怎样确定的?”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促使学生去归纳总结发现它们固有的规律和性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方面:(1)所提问题要尽可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有一定的深度。(2)提问具有明晰性,准确性,切忌随心所欲,语言含糊,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
8、提问判断不宜过早,不要只重结果,忽视学生思维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应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上的错误,佯装糊涂,巧设“陷阱”直至错误暴露无遗,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