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ID:1054995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_第1页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_第2页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_第3页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_第4页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摘要: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是利用电磁理论,采用直线电机牵引和列车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技术,具有高速、安全、环保等特点,在中长距离城际客运交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前景。本文简要地阐述磁浮的理论基础、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并针对沪杭磁浮项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消化吸收上海示范线的磁浮关键技术;通过技术谈判和交流合作,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坚定不移走机电设备国产化道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目前沪杭磁浮工程可行性阶段,一定要进行多方案比选(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浮系统),并开展相应的专

2、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地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举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磁浮项目的进程。前言人类对速度的不断追求谱写了世界交通技术进展的历史画卷,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交通技术为人类“地面飞行”的理想插上了翅膀,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系统具有最高速度(约500公里/时),人类在陆上飞行成为现实。从19世纪上半叶的电磁理论到实际应用走过了180多年。2002年,世界第一条磁浮商业线—上海浦东磁浮示范线的成功营运,以及今年三月国家批准沪杭磁浮项目建议书,为我国探索高速客运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

3、有望在中国大地形成与高速轮轨系统并存的城际地面高速客运网,形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通过引进、吸收、消化、输出,掌握具有自主产权的磁浮实用技术,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我国交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居民出行质量和水平。1理论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了天然的磁性物质(如磁铁矿或磁铁等),由于特有的排斥或吸引特性,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电磁一直处于感性认识,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奠定了电磁科学基础。随后,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定律,定量描述了感应电动势

4、与磁通量(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提出了电磁波的猜想。20年以后,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为现代通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从基础理论科学走向实践应用,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进步水平密切相关。1922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Kemper)发明了电磁浮铁路原理,并于1934年8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项磁浮技术专利。磁浮技术从悬浮方式上可以分为电磁磁浮(EMS)和电动磁浮(EDS)两大类[1]

5、。电磁磁浮技术是一种常导下的吸引式磁浮系统,即对车载的、置于导轨下方的悬浮电磁铁通电励磁而产生电场,磁铁与轨道上的铁磁构件相互吸引,将列车向上吸起悬浮于轨道上,磁铁与铁磁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一般为8-12mm。列车通过控制悬浮磁铁的励磁电流来保证稳定的悬浮间隙,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电磁式磁浮列车以德国TRANSRAPID(简称TR)型和日本的HSST型为代表,结构原理见图1。电动磁浮技术是一种超导下排斥式电动磁浮系统,即当列车运动时,车载磁体(一般为低温超导线圈或永久磁铁)的运动磁场,在安装与线路上的悬浮线圈中产生感应

6、电流,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路面一定高度(一般为100-150mm)。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与电磁式相比,电动式悬浮系统在静止条件下不能悬浮,必须达到一定速度(约150km/h)后才能悬浮。由于间隙大,一般无须主动控制。电动式磁浮列车以日本MLX型超导列车为代表。2磁浮技术进展1969年,在工业界和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开始了大运量高速铁路研究(HSBStudien),随后生产了第一代磁浮列车Transrapid-01,简称TR-01,车重5.86吨,4个座位,在试验线(660m)上进行了

7、试验,最大车速90km/h。根据试验,对列车进行了不断改进,研制了TR-02(1971)、TR-03(1972)、TR-04(1973)、HMB2(1976)、TR-05(1979)、TR-06(1984)、TR-07(1989)、TR-08(1999)。1999年研制的TR-08型列车,净重92吨,长51米,最大速度500km/h,并在埃姆斯兰(Emsland,TVE)双环形试验线(31.5km)运行。1991年底,经过第七代列车运行试验和技术鉴定,德国向世界宣布TR型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已经成熟,可投入商业应用。1997年7

8、月计划采用TR-07型列车投入柏林-汉堡线(292km)应用,由于客流量偏小等亏损原因而搁浅,2000年2月取消了该项目计划。1962年,日本开始磁浮交通技术的研发工作。1972年研制了低温超导电动列车ML100型,时速60km/h。随后,研制了ML500型(1979年,517km/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