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学·唤醒

知识·教学·唤醒

ID:10533055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知识·教学·唤醒  _第1页
知识·教学·唤醒  _第2页
知识·教学·唤醒  _第3页
知识·教学·唤醒  _第4页
知识·教学·唤醒  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教学·唤醒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教学·唤醒〔摘要〕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知识作为媒介,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把隐藏于学生内部的自我发展的潜质激发、引导出来。教学即唤醒,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是解放学生内部成长力量、使学生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知识;唤醒  Abstract:Teachingisnotonlytoimpartknoent.Teachingistoaeansteachingistheforceforliberatingthestudents'internalgrowthandthewayforst

2、udentstodevelopfreely.  Keywords:teaching;knowledge;awakening    一、教学与唤醒、觉醒    教学教学和教育的分离是近代自夸美纽斯以来开始的,两者在此之前其实根本就是一回事。本文认为,教学在组织形式、制度上与教育的分离,是现代科学理性发展的产物,但我们并不能将教学仅仅视为传递知识,而忽视其原本具有的提升精神、陶冶人格的意义。  在西方自古就有“引出”、“引导”之意。西文中的教育“education”、“education”、“Erzieh

3、ung”,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ěre”转换来的。“educě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ě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ě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1〕。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就是一种生长与发展的“种子”、“萌芽”——尚处于“沉睡”状态,需要教育、教学来唤醒它。因此,教学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唤醒”某人沉睡的

4、心灵、心智,或使某人“觉醒”的过程。柏拉图也曾提出,“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  将教学与人的“觉醒”联系起来,也是基于人的原初发展状态考虑的。就像人类的童年,心智处于未开化状态一样,儿童在刚进入学校时,也处于一种相对的未开化状态,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懵懵懂懂”。这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也就是指儿童的心智尚处于“昏睡”、“沉睡”状态,需要学校教学去唤醒它。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多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一直到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

5、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国古代汉语中有一个字“学”,《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学,觉悟也。”它有“教”和“学”两种含义,但无论以“教”讲,还是以“学”论,它的本意都在于“觉”。从“学”的本义,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对教育的理解,即把教育理解为“先觉”觉“后觉”。教师可以称作为“先觉”者,而学生则可以称作为“后觉”者〔2〕(P313)。觉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智慧的觉解、人性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我们有必要来重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中“觉”的含义。“觉”的主体是“心”,“心”在中

6、国传统哲学里是一个整体性的范畴,它包括知性、情感、意志、意向等于一体。“心”能知能觉,空灵不昧而又神妙不测,“中国哲学普遍认为,心灵是主宰一切,无所不包、无所不通的绝对主体,因此,赋予心灵以特殊意义和地位”〔3〕。更为重要的是,“心”虽然是一个完满自足的绝对主体,但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潜在的可能而并非现实的显露,正因为如此,古人要求人修行也就是“发明本心”,把“心”上的“遮蔽”去掉。通过“去蔽”,人的自我意识也就觉醒了,人的存在也就不断地获得自为的品质。所以,更准确地说,“心”是一个

7、能动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个体永不间断地自我反省、自我修养、自我建构与发展,而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则有不同的表征和指代,儒家称之为“圣人”,道家称之为“自然”,佛家名之为“涅槃”。  “觉”并不是纯粹非理性的直觉体验,当然也不是纯粹之知,而是包括知性、情感、意志、意向等在内的统一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而不仅仅是认识而已。“觉”是个体发自内心的本体之觉,每个人都有自我觉醒、自我实现的潜质,因此教学应从学生内部出发,扫除学生内在发展的障碍,而不应从外部施加强

8、制作用。觉醒是学生的觉醒,觉醒的主动权根本还在学生手中,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觉醒、自我发展,教师是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支配者、控制者。    二、“觉”的迷误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功利主义渐次上升,人类为谋求自身福利,通过教育、教学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从而使自身拥有了更多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日益成为人们的信条。夸美纽斯首先提出“泛智论”,要将“一切知识传递给一切人”。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