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

ID:10530127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以及社会转型,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遭遇冷落,社会对文学的热情、兴趣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也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突破这一局面,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这是目前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考验。  一、改革教学内容  现阶段,随着教育素质的改革,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计算机、英语和各种技能等应用型学科上,文学类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走出困境,这是

2、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一)走出重史的教学误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其他文学教育(如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之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安排一般是在大一开设现代文学,大二开设当代文学。对于课程内容选择,目前大多数二级院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主,辅予经典作品研读,在以文学史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背景的基础上,从现代政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冲突、本土文化的反思与张扬,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勾勒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脉络,深入掌握各时期的文

3、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也正合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以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思路,该书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分别按各个时代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四大体系来划分,但这样一来,利弊也很明显,这种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讲述,但流弊甚多,因为这种结构方式是学者自己制造的模式,它不符合文学史的实际发展规律,割断了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家三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感性的理解、把握混融一体的文学历史。.  一般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首先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文史知识,培养他

4、们对现当代文学的审美感悟,从而提高他们鉴赏、分析、研究现当代文学的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统授课也往往突出史,以史来带动作品,这也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方法。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把对作品的鉴赏地位提升到在史之前,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他在2008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与教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流行宏观研究,轻视对作品本身的阅读,带来文学审美能力的缺失等问题。如此看来,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文学作品所能带给人们的审美作用,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从而

5、达到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性熏陶的目的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诚然,文学史的教学是必要的,但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学生如何获得和提升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努力的方向。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应该将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加强对作品的阅读欣赏,从长期以来的生硬的讲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丰富想象力审美的空间。  (二)增开选修课。过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一

6、般采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分开的授课方法,授课时数分别为现代文学两个学期,即为一个学年,当代文学两个学期,也是一个学年,总课时是216节。近年在教育部缩减理论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原则指导下,许多高校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调整为三个学期完成,一般为现代文学两个学期,当代文学为一个学期,总课时为160节。虽然课程时数的调整压缩是为了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课程内容的减少和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按照教学培养目标

7、的要求下,力图发挥出更大的传授、引导作用,并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增开选修课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为了应对课时紧张,部分院校选择采用增开选取修课的办法来缓解这一难题,以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台港文学、新时期文学等部分内容可独立出来开课,原因是台港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从区域和时间上看又有着相对独立性,而独立课程的效果是,既可以为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减压,也可以使独立出来的内容有更充分的分析和讨论的时间。以往港台

8、文学和新时期文学部分的教学,老师们为了赶课往往是点到为止,或干脆放弃,这样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若能将这部分内容独立开课,则可有更充分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体会,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还可针对目前较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设一些实用性的有关现当代文学的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