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

ID:2373818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_第1页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_第2页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_第3页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_第4页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刍议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一、现代文学时期  (一)白话文的现代文学时期  一场革命代表着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以文言文表现形式的古典文学的彻底结束,现代文学的逐渐萌芽,那就是在1917年发生的文学革命。自从五四青年运动之后,全国给地方的爱国青年集体仿照刊物《新青年》、《每周评论》等,积极创办白话报刊,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919年,全国各地就有四百多种刊物发行。例如,1917年的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一日》,作者是陈衡哲,当时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是以莎菲为笔名,同时,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首篇白话文小说,但是这篇小说在当时的文言文形

2、式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时代里并为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  在中国,大家普遍认同的第一篇白话文是发表于1918-05-15的《狂人日记》,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一开始,此篇白话文被《新青年》发表于第四卷的第五号上,但后来被录入到《呐喊》中,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化特点被作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意味着开创了中国文学特别是在小说方面的一个全新时代。然而在五四青年运动之后,中国的短篇小说被知识者注入全新的血液,白话文的崭新模式为中国往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舞台。  (二)不同类型题材及题材的出现  清末,伴随着科举制度的改变,各地兴办起了学堂,新类型的文化教育方

3、式被人们所接受,并可以在全国各地得到传播,为此,人们的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得到了提升,一批拥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原先的旧文学体裁进行了大部分的更改,他们大胆将自己的思想和心声描述在纸上,他们成为了新文学体裁的更改者和创造者。  在这中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的有三个剧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组合而成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他巧妙的利用了历史人物的精华与五四运动的精神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平民百姓对于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顺应时代地将五四运动精神送到百姓耳边。而在于诗歌方面,胡适认为将诗歌进行解放,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及诗歌的经验主义等,在他所创作的《尝试集》

4、中,完全与传统诗歌的风格迥然不同,在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从传统诗歌中蜕变、脱胎换骨、循序本文由.L.收集整理渐进和不断尝试的艰苦过程。在第一批白话文诗歌的代表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隐默、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中,无一不是带领新文化运动勇往直前的先进人物。同时,在散文方面也毫不示弱,例如有李大钊创作的《青春》、《今》、《新的!旧的!》、《新纪元》等都是代表着散文流派的延绵发展。在中国现代文学正在摸索前方道路的过程中,各类型体裁的现当代文在为其的发展踏下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同时也出现了一群犹如郭沫若、胡适等人的现当代文学大师,特点不同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诗人

5、或者是语言评论家,他们无一不在中国或者是世界的文学发展和进步作出属于他们最大的努力和牺牲,为的是能够让人类文学史可以绚丽辉煌。  (三)在国外文学影响下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并驾齐驱  如果说中国的现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是由自身成长结晶的话是不客观不理智的,这里面,不可忽视的是外国文艺思想潮流对于中国作家的影响和感触。例如对于胡适来说,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曾经对于欧洲诗歌界的意象主义运动非常重视,就例如想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是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进行的。《女神》,郭沫若的优秀作品,就是在泰戈尔、歌德、华格纳等国外作者的影响下创作形成中西兼并的全新元素作品。受到十九

6、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和近代日本的私小说的影响,郁达夫兼并两者的不同及优点,创作出抒情小说《沉沦》。在文化改革的早期,知识分子就不断向人们讲授由国外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帮助亘古不变的中国旧文化思想打通经脉,令其能够活灵活现。在期刊《新青年》引领下,《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都会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将其登录到其中,这就表示着国外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将在中国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在不同风格不同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学作品可以学会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部分,将其融合到自己身体里面,替换掉守旧腐朽的旧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的同时找

7、到自身发展的道路。  (四)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中国大陆新文学运动的风潮下,在1920年一批留学日本的台湾学生效仿中国的《新青年》,在日本创立并发行了刊物《台湾青年》,其宗旨在于研究台湾革新,谋求文化向上。《台湾民报》中发行了有《至台湾青年的一封信》等一些含义较大的文学作品。就当时台湾在日本的操控的政治局势来看,这阶段的作品主要是集中在满受灾难的台湾,批评旧社会的陋习,揭露日本操控下这片土地上的悲哀,同时也表示了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二、当代文学时期  (一)1949-1978年  文革前的文学。1949年7月,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