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

ID:10521509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_第1页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_第2页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_第3页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_第4页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的论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2)03003603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教育载体,教育载体的结构和品质将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科学配置一套完整的教育载体,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建设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系统性不仅体现在介入主体的多元化,

2、还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上。从理论到实践,从基本能力到专门能力,教育方法、手法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等问题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全面考虑。我国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和财力等状况,已探索建设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丰富了“双创”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体而言,尽管我国高校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建设进展迅速、成绩显著,但不可否认“双创”教育载体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匀衡性问题。全局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日益丰富齐全的同时,各高校的“双创”教育载体却仍呈现单一化、零星化的特点。在我国,“双创”教育还只停留在“多数学校还仅仅是引入了一些课程,进行了一

3、些零星的创业活动”(李家华)的肤浅层面,包括载体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未形成。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不可能在一个大的教室里面,能够真正解决创新和创业的问题”(许晓鸣)[1]。.“项目化”、“情景式”、“体验化”的实践教学必然依靠扎实的硬件基础,这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实训实战基础整体上还相当薄弱,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国内情况来看,创业教育的载体建设也不均衡,部分地区的高等学校由于认识和资金投入到位,“双创”教育载体群配置完备,为创新创业

4、教育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外部发展平台,从而有力地保持了“双创”教育的领先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建设状况仍不容乐观,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双创”教育载体群亟待加强,只有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能顺应当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从而完成社会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二、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系统建设原则  构筑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应该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能力本位的原则,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提供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支撑平台。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5、“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一个近景目标[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为所有学生搭建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这是我国宏观教育规划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付培凯,刘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25卷第3期  和学术能力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一样,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对“双创”教育受体这样一个个体差别巨大的群体,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下,必须摒弃粗放、单一的教育模式,根

6、据学生对“双创”知识、能力要求的层次差别,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也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根据实际推广分类分层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推行因材施教、个性化、多样化教育的模式[3]。“双创”教育的差别教育模式要求相关配套要素的多样化、体系化,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作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媒介,因教育受体存在着创新创业精神、知识、技能方面需求上的层次差别,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必须多样化、层次化、系统化。  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有效实现途径,也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7、的基本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同时,应兼顾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因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系统,特别要注重对这两种元素进行合理配置,即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中,既有以传授知识为主创业课程,又有以实践为核心的实战平台,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能力交织的方式构筑“双创”教育载体系统。  能力的培养一般都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能力形成的这种动态特征要求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制定阶段化目标,以适应能力的递进式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目标需采用不同的培养策略,依托众多功能各异的“双创”

8、教育载体。  三、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系统构成模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启动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