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3911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略论停滞时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停滞时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论文 正当中国电视剧艺术需要积极扶植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与其他题材电视剧一样,从1966年至1977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进入长达10年之久的停滞时期。 一、政策背景 (一)农业政策 受左倾错误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实际上实施了抑制农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国民经济中工业的偏斜运行,“从经济分析结论看,农业在‘文革’时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次大波折”[2]。 更为严重的是,农业科教事业遭受重创,农业院校被迫搬迁到农村,科研机构被撤消和下放,资料流失,人才断档,这使得本来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的
2、中国农业科教事业发展更为滞后。由于毁林、毁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加上围湖造田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些造成了对当时及以后农业发展的无法估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农田基本建设、化肥工业、农机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另一方面看,这一时期农民生产积极性长期受挫,农业生产力水平没能发挥出来。 (二)文艺政策 文艺界极左路线的端倪早在1957年下半年反右斗争时已经显现出来。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一场又一场文艺运动演变为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成为主导文艺的主旋律。 1963年12月12日
3、,毛泽东同志对文艺工作的第一个批示认为:“各种文艺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宣传部关于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中对文艺工作做出了第二个批示,认为:“这些协会和他
4、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堕落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 1966年1月21日,江青根据林彪的委托,在上海邀请了刘志坚、谢镗忠、李曼村、陈亚丁等四人,于2月2日至20日在上海锦江小礼堂看了十多部电影和三台戏,座谈了近20次。会后,经由毛泽东同志指定陈伯达、张春桥共同修改,最后形成了一个以文艺界“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洋人死人统治舞台”,“有一条与毛主席思想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为基调的《林彪同志委托
5、江青同志召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纪要》。4月10日,中共中央批发《纪要》。《纪要》声称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搞掉这条黑线之后,还会有将来的黑线,还得再斗争。所以,这是一场艰巨、复杂、长期的斗争,要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这是关系到我国革命前途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世界革命前途的大事”。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为“文化大革命”确定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它的通过
6、和贯彻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只有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通知》要求“全党必须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内、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
7、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极左文艺政策的第一个特征,便是否定建国十七年文艺的成就,认为“文化战线上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把十七年文艺定性为“资产阶级、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潮流的影响或控制下”产生的文艺;认为十几年来真正歌颂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为工农兵服务的好的或者基本上好的作品不多;认为十七年文艺有一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其次,这种极左文艺政策还曲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论断,在创作方法上,采取所谓“
8、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并将其作为一切艺术创作的佳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