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2538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鲁教版语文七上旅鼠之谜说课稿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旅鼠之谜》说课稿说课人:说课时间:说课过程:一、说教材:1、旅鼠的第一大难解的迷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难解的迷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难解的迷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作者 “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本文记述了“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这样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文章就很自然地将人们的视野由对动物的行为的观察、思考转到对人类行为的思考,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
2、为给人类提出警告。2、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所谓“形散”一般指采用的材料可以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所谓“神聚”,指的是立意深远,主题集中。散文要求不论写景状物、叙事抒情,都要寄寓耐人寻味的思想。阅读散文时,我们可根据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来梳理文章的思路,二、说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2、 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3、 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教学重点:1、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说教学方法:情景探索法 四、
3、说教学课时设计:一课时五、说教学流程:(一) 情景导入1、 投影旅鼠图片,简介资料 (二) 明确教学目的 (三)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阅读障碍。(四)、再读探究:思考讨论:1、(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启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2)从自然界
4、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五)、质疑问难,教师点拨解疑。(六)、师生归纳总结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七)、拓展迁移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八)、作业设计::模仿本文课下写一篇《-----------之谜》 六、说板
5、书设计: 繁殖能力惊人;自杀现象;死亡大迁移13 旅鼠之谜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杂交文体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全文看,有完整的记叙要素,是记叙文。而内容上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因而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
6、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7、,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既是本单元训练目标的体现,又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本文是一篇自读课,安排一课时根据本单元目标和本文内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 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3.学会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生动地 描摹,得体地表达。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与课文内容,我又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整体把握文意。 2.领会文章给
8、我们的启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为本课的第三个重点,也是难点。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 据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