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ID:10506328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_第1页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_第2页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_第3页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_第4页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戴望舒的西方诗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颓废音乐性诗意(情)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论文摘要:外来影响的民族化与本土艺术传统的现代化是汉语诗学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戴望舒的三本诗集旧锦囊雨巷、灾难的岁月为时间线索,以其所译介的外国诗歌为参照,试图阐释戴望舒诗歌创作对外来影响(尤其是法国象征派)的借鉴。  对外国诗歌的翻译、介绍,既是一种语言、文化改写,中间需经过不同文学传统、语言系统的过滤,又会对本土创作产生一种潜移默化式影响。现代派抒唱部落里的许多诗人都兼有诗人与译者的双重身份,作为中坚人物的戴望舒译作数量更是丰硕。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戴望舒的诗歌翻译对其创作的

2、影响。  满溢着颓废的《旧锦囊》戴望舒写诗之初国内诗坛正是写实诗派和浪漫诗派逐渐势微,而格律诗派日渐兴盛的时期。出于诗人的敏感,以及对诗的表现艺术的追求,戴望舒很自然地接受了格律诗派的某些影响,做诗“追求着音律的美,努力使新诗成为跟旧诗一样地可‘吟’的东西。押韵是当然的,甚至还讲究平仄。”此期,戴望舒还翻译了英国世纪末颓废派诗人道生的诗,施蜇存先生回忆说:“当时,郁达夫在《创造季刊》上介绍了英国诗人欧纳思特·道生的诗歌,恰巧商务印书馆西书部新到了((近代丛书本的《道生诗集》望舒就去买来了一本,就倡议和杜衡合译。不到三个月,他们把道生的全部诗歌和诗剧都译出了。”这期间

3、,戴望舒正在创作《旧锦囊》,里面的那些作品,思想情绪或表现方法都像是道生诗的拟作。如此看来,戴望舒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年4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中的旧锦囊一辑诗里,所受影响至少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闻一多的格律派诗论,比如对语言的音乐潜能和诗的韵律的注重,另一方面,也是这里所试图阐释的,即道生的颓废主题和忧伤基调。  如《寒风中闻雀声》一诗,开篇就勾勒出了一副枯枝悲叹,残叶零落的萧瑟秋景。“薤露”是出自汉乐府的旧典,指生命之短促就像薤叶上的晨露一般,借以慨叹韶华转瞬,生命易逝。短短四行,“自伤自感”的基调就此奠定。第二节,抒情主体“孤零的少年人”在“孤零的雀儿

4、”的导引下进入诗境,与传统骚客不同的是,戴望舒不再把“雀儿”之类的自然物当作自在之物,当作诗人内心的外化或情绪的载体,而是强调一种“对象化”过程的效果,把自然当成一种近于神秘的生命隐喻。这其中有着道生抒情技法的影子:在道生的《我的情人四月》中,“四月”和情人是一对神秘的对应体,道生在四月无法永远停留的客观中抒发了情人终究会韶华不在伤感。戴望舒则从“雀儿”的孤零中为“少年人”找到了同命相怜之感。不是靠直抒胸臆,而是凭借意象的营造。综观全诗,所用的“枯枝”、“死叶”、“寂寞”的大道、“无声”的高楼、“孤零的雀儿”等意象,满溢的忧郁又飘逸出某种委顿、颓废的气息。这种气息,

5、在戴译道生的《秋光》中,是由“枯林”、“残枝”、寂寞的“树梢”、“迷茫”的秋色、“灰朦”的柔情来传达的。  流浪人的夜歌一首更是深深浸染了道生绝望,神秘的情调。我们可以将其与道生的Villanelle比较。夜因其静默,黑暗,无边昭示了神秘,委身于茫茫夜色,诗人试图在流浪中找到归属,而黄泉与夜同质。《夜歌》中,首节由“残月是已死美人”,为自己“细弱的魂灵”啜泣,暗示失落,逝去。到第二节,生命“悲鸣”,“嘲笑”,“荒坟”指向死亡。第三节,此地为黑暗占领,人生没有希望,只是“茫茫”的空虚。第四节,“我”泪水盈盈,既然在此地找不到希望,不如同已死的美人一同消沉,或许还将重新

6、拥有什么。摘取道生Villanelle中的几句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离了这昏沉日照的光天”,“忘了爱情与生命也复萧闲”,“我不要一些生命的芳甜”,“在那黄泉惨白的边缘…‘这是劳辛所得的王冠”,“这是无穷的安卧”。  在表达主题方面,《旧锦囊》中的十二首诗,要么想表达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苦伤感,要么是为失落的爱情,无定的命运垂泪,这一点恰可引道生为同道:道生为自己的诗集自题卷首时引用了贺拉斯的诗句“生命的短促阻止我们悠长的希望”,既是必死者,道生便将对死的肯定表现为对生的怀疑,所以用“葡萄叶与紫罗兰…编成了易朽的花环”供奉“那生存一日的爱神”(《冠冕》),所以“那世间

7、一切,我曾作几度希求/今都已深厌”(《烦怨》)。  同质的意象,相似的主题,相同的基调,难怪卞之琳先生评道:“在望舒的这些最早期诗作里,感伤情调的泛滥,易令人想起‘世纪末’英国唯美派(例如陶孙——EmestDoandoline的押韵为ababcbcdcded,每节中,末句的韵脚完全应和首句的韵脚,“玲”“情”【ing】,“边…‘间”[al1],“窗…方”,“泣”“歇”。四组韵脚之间又是从舒缓到紧张再回到舒缓最后归于紧张,几度回旋,终戛然而止,犹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用一个短暂的抒情来结束强大的高潮,这也是叙述的解脱。  作于1927年的《雨巷》被认为是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