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董事会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董事会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的论文 [摘要]董事会制度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董事会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但董事会制度正逐渐在进程发展中趋同,这种趋同表现在:董事会规模逐渐缩小;对董事监管放松;强化外部董事监控等。本文主要以美日欧企业的董事会运作方式作为分析内容,对其中不同类型的董事会制度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纳,并追踪其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从而揭示出对 [关键词]董事会制度;演化过程;国际比较;路径依赖 董事会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表,监督着企业经理并保证企业的管理团队为达到所有
2、者利益最大化来经营企业。十几年前,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董事会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然而,随着企业对经济全球化的适应和调整,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董事会制度的统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董事会规模逐渐缩小 美国公司是股东具有选择董事的权力。董事会曾经由执行官控制,近年来,非执行董事逐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权益由包括13-14个成员组成的董事会来治理,他们当中大约1/3是内部人,2/3是外部人。自1972年以
3、来,董事会成员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大公司董事会的平均人数已经从14人减少到12人,而小公司从12人减少到9人。 日本企业缩减董事会规模最常用的例证就是索尼公司进行的改革。1997年,索尼公司将其董事会规模由38人减少为10人。并任命从董事会退出的28名董事作为企业执行役员(executiveofficer),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决策和执行相分离。在企业执行役员制度中,先由董事会做出决策,然后由企业执行役员加以执行。这种体制已经在日本大公司中被广
4、泛运用。在2000年9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35.5%的被调查企业已经采用了企业执行役员制度,比1988年进行的类似调查结果增长了32%。 旨在缩减董事会规模的企业执行役员制度,也是由索尼公司最先采用,并为日本众多企业所效仿,这说明日本企业董事会改革确实有了一定行动。然而,这种形式上的转变是否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还需要对企业执行役员体制进行仔细分析。 索尼等日本企业认为,采用企业执行役员体制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因为该机制将监督和经营相分离,董事会
5、将专门监督企业经营,并全盘考虑企业战略。而企业执行役员则专注于企业的经营方面。然而,企业执行役员制度实际并没有改变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的局面。不过,相对于40人的董事会而言,10人的董事会在办事效率和机动性方面肯定有许多优势,从而受到企业经理们的青睐。 二、对董事会的法律监管逐渐放松,声誉激励日益强化 在法律激励方面,不少人都认为国外之所以董事会制度运行得较好,是因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了约束,董事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来履行其受托责任,
6、倘若董事会不能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履行职责,那么他们就要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相反, 任命委员会也在日本悄然兴起。像美国公司那样,有一些日本公司建立了薪酬委员会来决定各个董事的报酬,或者由任命委员会来挑选可以成为董事的候选人。 四、强化外部董事的监控 由于现代公司的董事会越来越成为经理层的附庸,其独立性受到广泛质疑。20世纪90年代起,始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开始席卷全球,掀起了全球公司董事改良的热潮。
7、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197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率先要求在该所注册上市的公司应于1978年6月30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从此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一种正式制度确定了下来。英国在1982年建立了“非执行董事促进协会”,以促进英国公司广泛而有效地实施独立董事制度。1992年由英国政府设立的cadbury委员会发布著名的《cadbury报告》,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聘请独立董事,从此英国聘请独立董事的公司逐渐增多。日本也引进了美国的独立董
8、事制度,以改革传统的董事会。此外,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在巴西、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