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

ID:10497918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_第1页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_第2页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_第3页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_第4页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初至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向台湾的迁徙论文清朝初年,福建地少人多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福建民众纷纷向省外迁徙。他们首选的目标就是隔海相望的台湾岛。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也不能阻挡他们东进的决心。清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福建民众迁台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阶段。一、1644年—1735年,清顺治至雍正末年,清政府厉行海禁政策,闽人迁台受阻。为隔绝郑成功军事集团与大陆的联系,顺治十八年开始实行沿海五省边民内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毕业,粒米不许越疆”;康熙三年清政府再次严申迁界禁海之策,五省沿海30里内夷为平地,人民流离失所。以莆田为例:“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夷其坛宇,荒其

2、土地,弃数百里膏腴之地,荡为瓯脱,刻期十月内不迁,差兵荡剿”1。强硬的禁海政策也未能根本禁绝闽人迁台。对于清初朝廷严禁闽人入台的种种政策法规,一些地方官员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如曾任台湾知府的沈起元力主福建大量移民台湾,既可解闽省人多地少之虞,又可化台湾人少地多之忧,他认为闽人入台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他作如下分析:“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土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一切农工商贾以及百艺之末,计工授直,比内地率皆倍蓰。而必曰尔其坚坐饿死,无往求生为也,既非为民父母之道,且或亲戚兄弟,在台成业,此则需人助理,彼可相依为活,合

3、之则两全,离之则两伤”;“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而欲以轻法业之,是以只手而障崩堤,必不可能矣”2。官府应当“许良民之渡”,既可制止偷渡之风,又可繁荣台湾经济。沈起元“开台”的慷慨陈词得到一些官员的支持,禁令有所松弛。二、1736年—1894年清乾隆至光绪年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随着清政府政策的松动,对闽人迁台禁令的时紧时松,闽人从男性青壮年单身入台发展到举家合迁入台,出现了迁台的新高潮。其主要形式是官渡与私渡相结合。雍正末年沈起元力陈弛台湾之禁后,遂有清廷有关闽人入台的首次弛禁,之后反复多次,于乾隆五年(1740年)再禁,十一年(1746年)

4、再弛,十三年(1743年)三禁,二十五年(1760年)三弛。(一)乾隆初年允许闽、广籍妇女随男性入台。当时弛禁首先表现在法律规定允许单身男性青壮劳力从官渡入台耕作,但不得携带女眷。此举造成台湾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多于女,在村庄数百人而无一眷口者”,“乡间之人,至四五十岁而未有室者,比比皆是”3。蓝鼎元《东征集》卷6提供了他亲身调查的材料,如大埔庄“今居民七十九家,计二百五十七人,其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无一人,皆丁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稚”。他在《鹿州奏书》中痛陈此举之弊:统计台湾一府,仅中路台邑所属,“有夫妻子母之人民”;北

5、路“通共妇女不及数百人”;南路“妇女亦不及数百人”。因此大学士鄂尔泰于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建言:“台地开垦承佃,雇工贸易均系闽、粤民人,不啻数十万之众,其中淳顽不等;若终岁群居,皆无家室,则其心不靖,难以久安”,拟“有田产生业,平日守分循良之人,情愿携眷来台入籍者,地方官申详管道府查实给照令其渡海回籍;一面移明原籍地方官,查明本人眷口,填给路引,准其搬携入台”4。清廷允许闽、广二省迁台男性可以回原籍携女眷全家移台定居,使岛上出现了“至者日多,皆有辟田庐,长子孙之志”(5)的移民新高潮,也促进了岛上人口增殖和生产的发展。自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五年的七年间

6、,经官府批准,给照经官渡入台的闽、粤人共计二万余口。但由于政府的对台政策尚游移不定,所以民间仍然以官私渡相结合的形式迁徙入台。(二)官方设置官渡目的在于控制入台人员。闽浙总督福康安如此解释官私渡并存的原因:“推其原故,盖因台湾地土膏腴,无业民人纷纷渡海觅食,若由官渡则必经官给照,海口查验放行,难免兵役留难勒索,而私渡则止须给予头船户说合,即便登舟载渡,其费较官渡为省,其行亦较官渡为速”6。此说可谓一语中的。朝廷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二月闽浙总督伍拉纳,在福建沿海设立三个官渡口,即厦门、福州南台、泉州蚶江,并分别规定了收费标准:“官渡商船,由厦门至

7、鹿耳门,每名许收番银三圆。由南台至八里坌,蚶江至鹿仔港,每名许收番银二圆,不准多索。”7官渡的正式设立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开禁,承认闽人迁台的合法化,因而加速了闽人向台湾流动。嘉庆十六年(1811年),有司汇报全台民户(其中主要是闽人)共计241217户,男女大小计2003861口。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人口已达到320万人。这个时期,福建汉民入台出现了兄弟相率、夫妻同往或举家搬迁的现象。如安溪县参内黄姓,该姓从康熙末年以后移居台湾的族人中,父子同往者计29起,兄弟同往者17起,夫妻同往者44对,举家合迁者30家。8再如晋江东石附近的后湖村,其人

8、口不过数百人,从雍正后期到道光初年去台定居者达126人,其中仅兄弟同行者就有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