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

ID:10496294

大小:9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_第1页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_第2页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_第3页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_第4页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09sumif的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龙逸凡】Excel你真会了吗?09:深入理解SUMIF:如何多表多列多条件求和?一、基本用法翻看Excel帮助,SUMIF作用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言简意不赅,惜字如金啊。说明白点就是“对条件区域进行判断,如果某些单元格满足指定条件,则对求和区域所对应的若干单元格进行求和”。如图一,求A列姓名为龙逸凡的金额之和,则公式为“=SUMIF(A2:A11,"龙逸凡",B2:B11)”。结果为17。技巧1:SUMIF可以使用通配符,如统计龙姓员工的金额之和,则公式为=SUMIF(A2:A11,"龙*",B2:B11)。技巧2:如果将SUMIF的第三个参数省略,则对条件区域中的单元格求

2、和,如公式=SUMIF(B2:B11,">3")统计B2:B11单元格区域大于3的数之和。注意:不能简写成=SUMIF(B2:B10,">3",)。技巧3:SUMIF不但能对列区域求和,还能对行区域求和,大家不要被自己的固有思维限制了。如公式“=SUMIF(A1:H1,"龙逸凡",A2:H2)”。上面的基本形式大家都会,下面我们逐步深入。二、简化形式一般情况,SUMIF的第一参数和第三参数的区域应该是单列,并且大小相同,但是,如果我们两参数区域不等,会怎么样呢?比如,将本文第一个公式写成下面的公式会怎么样呢?=SUMIF(A2:A11,"龙逸凡",B2)=SUMIF(A2:A11,"龙逸凡"

3、,B2:B3)=SUMIF(A2:A11,"龙逸凡",B2:B10)=SUMIF(A2:A11,"龙逸凡",B2:C1000)=SUMIF(A2:A11,"龙逸凡",B2:B4:D1000)经测试,上面的五个公式等价,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7。也许你已经看出规律,第三参数真正起作用的就是第三参数单元格区域的左上角那个单元格。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将公式简化成=SUMIF(A2:A5,">160000",B2)。题外话:B2:B4:D1000这种奇怪的形式实际上就是此单元格区域最左最右最上最下单元格所组成的矩形区域,比如=SUM(B2:B3:B5:D5:D9:D14),双击单元格编辑公式时Excel显

4、示的引用范围为B2:B3、B5:D5、D9:D14,但实际上就是对B2:D14组成的矩形区域求和,而不是等同于=SUM(B2:B3,B5:D5,D9:D14)。三、定位原理既然起作用的就是第三参数单元格区域的左上角那个单元格,那其真正的原理或者定位机制是什么?我们来探索一下,将公式再变一下:=SUMIF(A2:A11,"龙逸凡",B3)公式结果为21,为什么是21呢?实际上它是2+4+7+8的结果。A2:A11单元格区域为“龙逸凡”的分别为从A2单元格开始数的第1、3、6、7个,求和的单元格刚好也是由B3单元格开始数的第1、3、6、7个,即B3、B5、B8、B9单元格。同理,=SUMIF(A

5、2:A11,"龙逸凡",B4)结果为25,为B4单元格开始数的第1、3、6、7个,即B4、B6、B9、B10单元格。据此可知:第三参数单元格区域起作用的就是左上角那单元格,此单元格的作用是定位定点,只要有此定位点,SUMIF会自动以此单元格为原点,按照第一参数区域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坐标,找到同样坐标位置的单元格,并对其数值求和。此规律同样适用多列区域或矩形区域,示例参见后文。四、多条件求和在搞清楚第三参数的定位原理后,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用SUMIF进行简单的多条件求和,然后再研究多列、多表格求和。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SUMIF只能单条件求和,如果要多条件求和,那怎么办呢?1、多列多条件求和

6、遇到此情况,如果不使用SUM数组公式、SUMIFS或SUMPRODUCT函数,要用SUMIF来多条件求和的话,则需要使用辅助列,将需要条件判断的字段用连接符连接起来,将多列的多条件变为单条件,然后使用类似:=SUMIF(sheet1!F1:F1000,A1&B1&C1,sheet1!D1:D1000)的公式进行求和。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就不举例了。关于多条件求和,请参见《Excel多条件求和&SUMPRODUCT函数用法详解》,地址http://aluo.blog.esnai.com/archives/2010/124086.html。2、单列多条件求和如上图一,如果统计A列龙逸凡和罗惠民

7、的B列金额之和,则公式为:=SUM(SUMIF(A2:A11,{"龙逸凡","罗惠民"},B2:B11))结果为25。此公式使用常量数组将两个条件逐一传递给SUMIF,然后再使用SUM来统计各条件结果之和。如果要统计龙姓员工和罗姓员工且不包含罗惠民的金额之和(36),公式为:=SUM(SUMIF(A2:A11,{"龙*","罗*","罗惠民"},B2:B11)*{1,1,-1})【龙逸凡提示】:此公式不必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