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论“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论“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李新科康梅生黄向平论文关键词:阳光体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针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社会难题而采取的重李新科康梅生黄向平论文关键词:阳光体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针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社会难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它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并行不悖。采用文献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主体、社会影响、效力大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实施的对象、达到的目标并无本质上的差别;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2、。2007年4月,为应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严峻形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俗称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国性的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推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6年后提出的,与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并行。不少人要么把它们混为一谈,要么截然分开,这样都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笔者认为有必要弄清二者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落实力度。
3、一、“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异曲同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针对学校体育采取的两个重要举措。二者实施的主体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实施的对象、最终路径和目标是相同的。首先,二者实施的对象相同,都是学生。尽管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对象表述上,有些地方采用的是青少年,但它与学生的外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点,我们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标题及行文可以得到印证。其次,二者实现的最终路径都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当然需要通过学校体育来完成。“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目的的实现也同样通过学校
4、体育的平台。在《通知》中明确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再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同。二者目标都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增强学生体质。前者的表述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而阳光体育运动的表述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第二,掌握运动技能。新课程改革目标是“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具体要求为“掌握2~3项运动技能”,这与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是吻合的。第三,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二者都
5、以学生终身锻炼为立足点,把运动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第四,对锻炼行为的要求。二者对学生日常体育锻炼行为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多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主体、社会影响、效力上有所不同“阳光体育”运动是根据中央7号文件精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牵头发动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现行社会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其政策性很强,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极强的号召力。实施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在社会上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实施主体除了学校,还涉及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庭和其他社会各界。“阳光体育”运动实际上
6、是将解决体育课改遇到的难题提升到政治高度来解决,是就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向全社会发出的呐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表达了党中央对提高学生体质的高度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坚强决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是在学校内部,依靠学校体育自身的力量进行的有关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革新和教学理念的改变。它是庞大的社会改革工程的一部分。其行为的性质属于教育行为,影响范围主要在学校。社会重视的程度和效力远不及“阳光体育”运动。三、“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首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手段。“阳光体育”运动是由中共中央牵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联合发
7、动的,旨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规模浩大、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阳光体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行政部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社会社团组织、家庭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合力,它是一个庞大的阳光工程。政府部门肩负着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职责,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家庭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父母的健康观念、体育理念、锻炼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教育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