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

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

ID:10490984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_第1页
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_第2页
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_第3页
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版康平伤寒论-修缮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卒病论序言(集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病,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捽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哀乎!趋世之士,又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赉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而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

2、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卒病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追文】: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

3、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有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汉·长沙守·南阳·张机·著晋·大医令·王叔和·撰次“【追文】:”在原书中,比正文矮两个字的高度,比较明显,怀疑是后人增补,或者注解,也没有特殊标注,不能确定是否为原文,特此标明,以示区别。下文同。伤寒例(:阴阳大论云)凡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漓冷。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

4、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于伤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中(之)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中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也。)此则时行之气也。【追文】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

5、,向夏大热,至秋便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寒冽,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冬有非节之暖者,名为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

6、热亦轻。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大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皷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之秋之忿,为冬之怒,是故冬至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秋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伤

7、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効也。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处)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凡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飡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寒,而病者必死,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后坏病证而治之。【追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