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9329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诗意难寻的生命寓言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意难寻的生命寓言论文..关键词:生命自由诗化悲剧摘要:《憩园》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中不可复制与超越的经典文本。作品以杨梦痴与万昭华两人分裂、互补的生命境遇与人生姿态,诠释了生命的悖论性存在。同时,又以小说家黎先生归家寻梦的整体故事,与叙述者在作品中创作的潜文本,作为前两个故事完整性的补充。四个混合型故事相互印证、互为隐喻。作品表现出高度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有着诗性的感染力与永恒的生命力。《憩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巴金小说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的力作。司马长风给予过它高度的评价:“论谨严可与鲁迅争衡,论优美则可与沈从文竞耀..,论生动不让老舍,论缱绻不下郁达夫,但是论艺术的节制和纯粹,
2、情节与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谐,以及整个作品的晶莹浑圆,从各个角度看恰到好处,则远超过诸人,可以说,卓然独立,出类拔萃。”①以往大多数评论者和研究者更多在社会文化层面对《憩园》进行阐释和理解,认为作品是对封建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寄生思想的批判,这样固然能够对作品作以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它们过于简单、肤浅,不能说明《憩园》的真正魅力。笔者认为该作品不仅揭示了文化的优劣、更是展示了生命的困境,而后者正是《憩园》长久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作为一种生命性的存在,无论是在形而下的感性生活中,还是在形而上的理念世界中,无不追求着诗意的境界。首先,人有摆脱历史、社会对自然本性束缚的现实需要与心
3、理需求,无时无刻不寻觅着生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故此田园诗人才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喟叹。与此同时,“个人与所处世界中的事物的关系是偶然的,但与整体性存在的世界的关系则是必然的”②,人的存在与世界是一种共在性关系,人在追求适性逍遥的同时,还有着内在的情感需要,有着合群、融入社会、爱与被爱的愿望。正如马丁·布特所说:“爱不会依附于‘我’,以至于把‘你’视为‘内容’、‘对象’,爱在于‘我’与‘你’之间。”③与外界诗化的联系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维度。生命自由与诗化联系都是人性的内涵,诗意生命的获取既要使生命获得充分的自由,同时还要和周围的人事保持着一种必要的愉悦性联系。无论是自由的缺
4、失,还是联系的匮乏,生命都表现出不圆满。但同时,自由与联系仿佛是硬币的两面,它们相伴而生、却相互对峙、互相消解、否定,无限的联系必然造成一种束缚与禁锢,而完全脱离了联系的生命往往又是苍白、孤独的,这成为人性自成的悖论。自由与联系的两极造成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人往往会陷入自足与缺失的紧张。《憩园》在情节内容与文本结构上都是对这种生命难以摆脱困境的言说与寓言。首先,作品以杨梦痴与万昭华两个分裂、互补的生命处境和人生姿态,诠释了生命的悖论性存在。杨梦痴出身于大家族,曾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在外包养情人,引起长子与妻子的嫌恶,最后流落街头,惨死狱中。他无论在道德人格还是在生活理想上,都与巴金“激
5、流三部曲”中的败家子克安、克定截然不同。他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爱与美的本能追求,他对山茶花的喜爱,以及对唐诗的青睐,正是这样一种真趣与性情的表征。即使过着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生活,也要在身旁放上一株盛开的红山茶。烂漫的山茶,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绽蕾吐蕊,给人带来春意,给生命带来希望与自尊。同时,古诗作为抒发情感、表现内心的传统文学样式,有着浪漫与想象的特质。花与诗并不是杨梦痴生活的花边与点缀,而是他难以割舍的一种审美情趣与性情取向。对花的钟情与对诗的喜爱,寄托了杨梦痴独特的生命理想和生活情趣。由爱花、读诗到敏感、多情,有着情感逻辑上的因果联系。敏感的性格与对美的执著是杨梦痴宠爱情妇的内在原因。杨
6、梦痴虽然不是上进之人,但也并非一个骄奢淫逸的恶棍。其情妇虽妓女出身,但也不是荡妇淫娃,杨家小少爷在与之仅有的一次接触中,没有感到厌恶与反感,而是感到和蔼与亲切,这固然与儿童的天真烂漫有关,但同时也是该女子品行与气质使然。杨梦痴与情妇的结合并非利益的结合,而是情感的契合。他们之间并非是一种紊乱的两性关系,而是有着真挚的情感,互相醉心于对方的。他们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家》《春》《秋》中克定、克安与情妇间的低俗与腻心。最后,女子离开了杨梦痴也是为生活所迫,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见利忘义。杨梦痴不顾自己的安全与家人的反对,千里寻人,以及其情妇送来三万巨款正是两人情感的真切表现。在杨梦痴身上表现出的敏感多
7、情、懒惰缓慢的性格特征,正是他对自我本真人性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在此,笔者无意于鼓励道德的僭越,更不主张放弃社会责任担当与现实道德承当。但对杨梦痴的选择作以诗化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它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价值参照,以使我们能够反思现实中缺省的维度,不断地深化自我意识,在反思自我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里的自由并非是精神领域物我两忘境界上终极意义的自由,而是在超越了公共的道德规范和普遍的伦理法则的层面上,被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