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8615
大小:8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沪教版九级上语文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学科教学计划表备课组成员签名:徐莉萍、周鸿雁、钱敏华 08年9月1日周次课时教 学 内 容周次课时教 学 内 容16岳阳楼记3、作文(一)2、第一单元每周一诗112 6作文(五)2劳山道士2现代文复习之五——议论文226邓稼先2、从罗丹得到的启示1、醉翁亭记313 6棋场鏖战2在烈日和暴雨下2第六单元每周一诗1给女儿的信13 6晋祠2第二单元每周一诗1现代文复习之一——说明文314 6作文(六)2现代文复习之六——记叙文2保卫大坝24 6作文(二)2秦俑漫笔2谈骨气215 6现代文复习之七——说明文2第七单元每周一诗1致橡树1关汉卿
2、曲二首252(国庆)第三单元每周一诗1事事关心116 6桃花源记3(新教材下待定)作文(七)2第八单元每周一诗16 6现代文复习之二——议论文3作文(三)2俄罗斯性格2176 捕蛇者说3(新教材下待定)古诗文总复习37 6现代文复习之三——记叙文2第四单元每周一诗1现代文复习之四——综合训练318 6现代文复习之八——综合训练3总复习38 6第七单元每周一诗1作文(四)2年关2天净沙秋思、醉太平119 期终考试9 6瑞珏之死2总复习4 10 6期中考试 11 6沉船之前3差不多先生传2第五单元每周一诗1 上学期教学情况分层班课内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有相当部分学生学
3、习较刻苦。教师注重教法,现代文语段答题技巧掌握较好。学生中有一部分随机应变能力较差,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较弱。 平行班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与平时的教学中的“严”密不可分。然而阅读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如文言实词的理解与运用等将是这个学期的重点;其次,提高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在试卷中有写错字的现象,影响到了学生的成绩本学期教学目标分层班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现代文答题技巧的培养,平时要注重培养课内外知识的迁移能力。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提高答题应变能力。在课外文言上,要多做语段,尤其在句子翻译和语段理解上要强化训练,注重常用实词和文言句
4、式的积累,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好习惯。持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平行班1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2提高学生学习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3提高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本学期教学措 施分层班加强提优工作,提升优秀率。继续加强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与技巧的辅导工作。继续加强写作能力的辅导工作。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平行班1认真批改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加强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3减少错字,重视平时的积累。4做好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补缺补差工作教研组审 核意 见 同意 组长签名:钱敏华 08 年 2 月18 日实施情况检查记载 教导主任签名: 年 月
5、日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
6、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
7、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