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819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校园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深化内涵建
2、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育优秀技能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校企对接的、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1.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继续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化师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校训的
3、认同,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以及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2.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培育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为导向,以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为依托,以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为抓手,以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为特色,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来进行,遵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
4、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为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服务。3.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内化为自觉行为规范;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在环境文化方面,努力实现“每一处风景都会说话,每一处场所都有内涵”,最终把学校建成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精神、浓厚学术氛围、鲜明职业特色、良好创新风气、优美校园环境、良好人文管理和一流文化品位的高职院校。4.我
5、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4.1精神文化建设4.1.1加强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弘扬和宣传教育,做到“校园景点中有、宣传媒介中有、师生意识中有、实际行动中有”,使学校办学理念和校训等深入人心,发扬光大。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及校园景点中的楼宇命名、宣传橱窗等传递学校精神文化,从而对群体产生导向、熏陶、激励和制约作用。同时注重抓好教育培训,编订学校校园文化手册,采取专题研讨、系统学习、专家讲座、知识竞赛、调查研究等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对师生群体进行理论教育和引导。做到每位师生都了解校史、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熟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会唱校歌。4.1.2加强校史的系统编
6、撰和整理工作,传承学校传统文化底蕴,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4.1.3开拓思路,将校史展馆、荣誉展厅扩展延伸至校园环境中,将馆内展示与馆外展示相结合,使校史展馆、荣誉展厅真正成为贴近师生的教育基地。激励全院师生以学院为荣并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4.1.4创新弘扬先进的形式,抓好榜样示范,培养塑造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昭示学校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4.1.5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及校内重大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激励广大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提高广大师生的爱校意识。4.1.6大力推进校友文化
7、建设,延伸学校文化建设阵地,使学校成为广大校友的精神家园。4.2行为文化建设4.2.1着力建设以规范和谐为特征的校园制度文化,实施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以规范和谐为特征的制度文化建立内外结合的“双控”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执行力,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运行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关怀机制;关注教师需求,建好教职工心理援助中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建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