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3320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提高生物课教师创新能力提高之管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生物课教师创新能力提高之管见论文摘要:针对职业学校生物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高生物课教师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生物课教学才能具有活力。关摘要:针对职业学校生物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高生物课教师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生物课教学才能具有活力。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提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
2、实际上都离不开一个根本——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极具创新能力的学生。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当前,职业中学的生物课教学由于受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生物课教师依然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固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结果是学生学得不少,但会用、能用的不多,学生越学越厌,越学越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意识罗曼·罗兰说过:“我创造,所以我生
3、存,生命的第一个活动是创造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应成为教学的第一需要。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创新就成为无本之木。生物课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国际国内教学动态,阅读专业杂志;熟悉现代化教具的使用和新出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熟悉相关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及认知规律;敢于怀疑,敢于标新立异,有挑战陈旧观念的勇气,不迷信权威,探求新领域,开拓新思路;博古通今,旁征博引,熟悉中外典故,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特产资源;具有一定的文、史、地知识。教师仅仅熟悉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
4、践,甘当小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阅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产业蓬勃发展。成功的产业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和技术,即使是失败的产业,也可以作为反面教材。例如,有位生物课教师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某农户引进了一只波尔山羊,并为周围的农户配种。3年后,发现小羊羔很容易夭折。这位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将这一事实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实地调查然后共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小羊羔的死是由于“近亲结婚”引起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驱动问题”是真实和生动的,学生对成功的体验是持久的。如果不熟悉生产实践,教师就不会有这样的
5、创意。创新有时只是一个意识问题,对书本的质疑也是一种创新。例如,教材中指出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而未提及渗透作用。这是因为在生物课教材中渗透作用被定义为“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可见渗透作用是一种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的扩散,这种扩散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扩散,水势高说明溶液中溶剂分子浓度高,因此渗透作用可看成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从溶剂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溶剂浓度低的一侧的运动。而自由扩散是指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的运动。从两个概念来看,可以看出渗透作用其实是自由扩
6、散的一个特例(即水分子的自由扩散)。生物课教师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社会阅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知识陈旧、观念老化的教师是很难具备创新能力的。充实教学内容,夯实创新基础生物课教师应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吸纳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改造教学内容。生物科学是本世纪的前沿科学,各方面研究的进展很快。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超级杂交水稻、克隆技术、试管婴儿、太空育种、用胎儿脐带血治疗白血病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认识、解释新的科技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欲望,提高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但也是
7、古板的。教师应根据教学设施和学生的特点等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处理,通过让学生观看资料片、专题片、新闻,听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其中相关的内容与生物课教学联系起来,这是丰富教学内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报道了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东庙乡发现一例患先天性无虹膜疾病的家族,40个家族成员中有23人患有此病。经检查,患者的某种基因比正常人少了一半,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这一报道具有极强的新闻性和真实性,患者不幸的处境和痛苦的表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如果将这一报道引入基因分离规律的教学中,无论是讲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