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0300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论“新闻评论”课程教学若干关系的处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新闻评论”课程教学若干关系的处理摘要 在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关系,将教材讲薄和讲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关系,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闻评论 教学关系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一门难教也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选用胡文龙等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评论教程》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在教学研究的指导下实践教学,特别是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关于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关系的处理
2、 教学内容体系是由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我特别注意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学内容体系中掌握知识点,并通过知识点的握准确理解和完整掌握教学内容体系。 例如,“配发言论的效应”在教学内容体系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谓“配发言论的效应”,就是媒体为新闻报道配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和短评等所发挥的作用,如强调、深化、协调等效应。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按照教材知识内容体系的编排,首先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讲授,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
3、念和基本理论,然后在后续相关章节中予以强化,使学生形成写作技能。 关于强调效应的讲授,向学生介绍的案例是:1993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如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一把法制宝剑,寒亭区签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合同效果好》的报道,并配发短评《法制保障最有效》,肯定寒亭区签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合同,将减轻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篇短评强调了新闻报道减轻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强调效应。 关于深化效应的讲授,向学生介绍的案例是:1
4、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大公报》第一版以通版直题报道《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且配发《中华壮举世纪盛事——热烈祝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社论,发挥了配发评论深化新闻报道思想的效应。 关于协调效应的讲授,向学生介绍的案例是: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40秒,国际奥委会宣布2000年奥运会在悉尼举办,中国人民几乎全民义无反顾的北京“申奥”以两票之差落选。中央电视台在直播这一现场新闻后,播发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北京“申奥”受到挫折后不是气馁,而
5、是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豪迈气概,协调了当时受众极不平衡的心理。 通过上述分析讲解,学生对“配发言论的效应”虽然有所了解,但不一定掌握,更难以应用。因此,在讲授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时,又从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文体的角度讲授“配发言论的效应”,使学生加深对配发言论效应的理解。 在短评写作教学时,通过短评案例的讲授和写作训练,使学生从短评文体的角度掌握“配发言论的效应”及其写作要领。 就实现教学目的而言,上述教学过程使学生已经做到了会写配发评论,会写不一定就能写好,因此,在教学环节上,还组织了总结性
6、的配发评论案例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在与教学内容体系的联系中讲授知识点,经历上述三个单元的理论讲授,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和案例讨论,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配发言论的效应”并形成写作技能。二、关于将教材讲薄和讲厚关系的处理 教材编写遵循的是教和学的一般规律。教师则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依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提炼,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精华,又要对教材进行补充,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而需要正确处理将
7、教材讲薄和讲厚的关系。 关于将教材讲薄。如上述“配发言论的效应”的讲授,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新闻评论文体知识以前,由于不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因而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难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在最初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将教材关于这一知识点超过八个版面(大32开本)篇幅的内容浓缩为六个字:“强调”、“深化”、“协调”,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点的最初印象,即:将教材讲薄。 关于将教材讲厚。如“专栏小言论”的“微型化”特点,教材的表述不到四个版面(大32开本),如果照本宣科或简单的讲授就是文章篇幅的短小和内容
8、的相对厚重,可是这样讲授学生难以掌握知识要领更不可能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补充相关案例和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并形成写作能力,也就是将教材讲厚。 专栏小言论的微型化,首先是篇幅短小,但并不能短而无物,因此还要做到内容相对厚重。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从以下两方面对教材进行补充。 首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篇幅短小,我用古人创造的两种方法予以说明,即:一是省文,二是省意。 所谓“省文”,就是内容不省,但在文字上能省则省。李渔所谓“意则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