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

ID:10480022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_第1页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_第2页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_第3页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_第4页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论文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培养健康人格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农民工子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个性独立,诚实勇敢,吃苦耐劳,同时也敏感,自卑逆反..毕业,抵触,学习上畏难,焦虑。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格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要促进人格的现代化,其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农民工子女生存发

2、展环境相对恶劣,漂泊在城市边缘,自卑、孤独、仇恨、迷惘根植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心里,如果不对其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他们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既有碍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1养成教育与健康人格“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1.1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中国青少年研

3、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表明,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_2培养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2培养健康人格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早在1902年,蔡元培在《师范学会章程》中就已提出,教育的宗旨在于“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1915年,他在提

4、交给巴拿马万国教育会议的论文《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又明确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在1918年北京大学的开学演说词中,蔡元培又重申,“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由此可见,培养健康人格,是蔡元培持之以恒的教育主张,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2农民工子女的基本心理特征人格是心理特征的统一,农民工子女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与一般孩子不同,从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人格特征。2.1积极特征2.1.1强烈的好

5、奇心和求知欲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景象和生活,城市的繁华、热闹、高楼大厦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令他们感到新鲜和惊奇。特别是他们入学后,与农村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质量相比较,城市的学校拥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普通话流利的教师,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等等,很多都是他们从没见过的新奇事物。随父母来到城市之后,他们的内心充满新奇感,渴望学习一切,了解一切。2.1.2个性独立农民工子女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忙于生计,对他们管教甚少,很小便帮助家里烧饭洗衣做家务,艰苦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强独立的品质。据调查,来到城市后较多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有独立分析、独立决定的习惯,较少依赖别人,

6、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较强。2.1.3诚实勇敢,吃苦耐劳农民工子女父母大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天性善良、朴实、真诚,潜移默化在子女身上,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诚实勇敢,敢做敢当的性格,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耐挫能力。与同龄的本地孩子相比,他们少了许多娇气,在生活上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2.2消极特征2.1.1敏感、自卑对于大多数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来说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是父辈在城里地位低下,往往遭人歧视;二是由于从小就缺少系统正规的学前、学校教育,农民工子女在学习方面大多数不如城里孩子;三是生活条件的差异,在穿着打扮、平时吃喝、学习用具及其他条件等方面均不如城里的孩子。这些都会在他

7、们幼小的心灵投下阴影,使他们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产生失落感、自卑感。2.1.2逆反、抵触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提出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J。当人们遭受到剥夺和歧视的时候,最直接产生的心理反应便是逆反心理。农民工在城市中辛勤的劳作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长期的压抑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和不满心理。对他们的子女而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