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

ID:10470025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_第1页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_第2页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_第3页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_第4页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论文.freel①,位于河口的老子山处河床海拔9~10m,高出浮山处河床4~5m,呈明显的倒比降。但在公元12世纪以前淮河是一条河槽深广、畅流入海的清水河流,具有足够的排泄能力将其流域洪水排泄入海,其河口曾长期稳定在今淮阴以东的云梯关,潮流界位于今盱眙附近1。本文拟对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化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建议。图1淮河中游形势图SketchofthemiddleHuaiheriverbasin2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机制2.1淮河入洪泽湖河口水下拦门沙与三角洲公元12世纪以来,受黄河下游南泛夺淮入海影响,淮河水系发生了重

2、大变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现代洪泽湖的扩张与形成。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汛期控制水位12.5m时湖面面积1597km2,在我国淡水湖中居第四位。洪泽湖是明清两代治黄保运工程的直接产物和组成部分,公元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靳辅及张鹏翮治水时期是其最重要的形成时期,在其形成后百余年中(1840s~1850s)湖水位以4cm/a的平均速度持续上升,同时具有大幅度的年内、年际变化;湖水位的年内、年际变化在湖以上河道产生大范围回水区,其上界又随水位的持续上升而不断上溯2。洪泽湖居淮河中、下游之间,其湖面成为淮河中游的侵蚀基准面,在河湖交汇处形成河流入湖河口,当湖面趋于相对稳定后即形成河

3、流三角洲。对历史资料分析表明,早在洪泽湖形成以后的湖面持续上升时期,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就有水下拦门沙发育,只是其位置和高度随湖面变化而相应变化。乾隆五十年(公元1784年)汛期测量河口时发现:“金家冈迤西至打石山,河水俱深有丈余,大王庙迤东至龟山,水深竟至三丈以外,惟自金家冈至大王庙中间,现水深仍只有四五尺,水底稀淤深至六七八尺不等,……(稀淤)用篙探试系青灰色并不胶粘,……一竿可至底,随手拔起淤即淌卸,竿上仅存青色①。据此推断,当年拦门沙位于盱眙以北河段,拦门沙顶比上游河床高出2m以上,组成物质以青灰色粉、细砂为主,粘土含量很少。由于此年汛期洪泽湖高堰志桩水位仅2.4尺,低于常年3

4、~4m,为极少见的枯水年份,因而正常年份拦门沙位置应更趋上游。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拦门沙外侧湖水深度比其上游大得多,这种状况直到湖面趋于稳定、水下三角洲迅速发育后才得到改变。现代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形成于公元1850年以来,因为此前100余年湖水位以4cm/a的速率快速上升,湖区范围不断沿河上溯;湖面上升引起淮河中游基准面上升,使大部分泥沙特别是推移质加积在中游河谷,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顶点位于浮山口附近,公元1880年时浮山以下已形成大柳巷滩、鲍家滩、寇家滩(图2a)②;到1921年时大柳巷等洲滩范围扩大,鲍家滩和寇家滩并岸,新形成冯公滩和赵公滩,另外在赵公滩以下有

5、近20处水下浅滩形成(图2b)③;1938年黄泛前以上诸洲滩均已并岸,杨家滩、牛尾滩、河瓢滩、大西滩和尺顷地滩形成(图2c)3;1947年黄泛结束时又有大淤滩、淤滩、顺河滩、淮仁滩等形成,其中位于原湖心的大淤滩面积达200km2,另在老子山以上河道也有新的洲滩形成(图2d)3。显然,随着入湖三角洲的发育,入湖河口不断向湖推进,河口水下拦门沙也随之下降。图2淮河入洪泽湖河口、三角洲形成与演变FormationandevolutionoftheHuaiherivermouthanddeltaemptyingintotheHongzeLake2.2洪泽湖淤积与入海河口不同,入湖河口拦门沙

6、外侧为湖心滞水区,没有周期性的潮汐涨落、潮流往来,因而有利于细粒悬浮质河流输沙停积,使得湖底逐渐淤浅,到一定时间后湖底有可能高于拦门沙顶。公元1870年测量时洪泽湖底尚低于废黄河河床一丈至一丈五、六尺(合3~5m)④,而到1916年测量时湖底与废黄河河床海拔高度均为10m左右,湖底有厚达1丈5尺(合5m)的“稠淤”⑤,由此推算得年平均沉积速率在10cm/a以上。根据民国初年的测量,“洪泽湖底乃高于上游盱眙淮底二尺许,盱眙淮底又高于上游五河淮底五尺许,由五河口至寿县一带三四百华里之间淮底,几无倾斜,而五河稍东浮山附近之淮底,乃至低于洪泽湖底五丈有奇”⑥。1938~1947年间黄河南泛

7、把约3.6亿m3泥沙带入洪泽湖,全湖沙洲平均淤高1~1.2m4。根据淮委近年的测量,洪泽湖底海拔10~11m,位于洪泽湖河口的老子山处河床海拔9~10m,高出浮山处河床4~5m(图3)。此外,洪泽湖底高出苏北里下河区近10m,是名符其实的地上悬湖。图3现代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图(据淮委实测图简化)LongitudinalprofileofthemiddleHuaiheriverbed①《南河成案》,乾隆五十年。②据《(光绪)盱眙县志》和武同举《淮系年表弁图》。③据江淮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