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62018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承续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承续论文..毕业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实践美学思想奠基和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神圣家族》等著作,成熟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思想与传统的美学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在于对美的结论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在追问美的方式、分析产生美的情境、揭示美的规律等方面的不同。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中国的实践美学形成了系统的美学体系,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美学的主导流派。尽管现在实践美学遭遇
2、了后实践美学和一些一知半解者的质疑和挑战,但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思想的前提下,实践美学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毕业,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所以,新实践美学的生命力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上。一、对美的追问方式的改变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思维是区别于传统美学的,这表现在各自不同的提问方式之上。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通常是对于美是什么的追问,是孤立的、绝对的,抛开具体对象以及相对应的特殊个体的联系的。马克思则是站在存在论的高度来关注美是如何存在的。马克思
3、认为任何现实的存在都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的存在。“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的存在物”,“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意味着,对他物的关系是一种物的存在的必要关系。美是建立在一种属于人的对象性的审美关系之上的,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的美,都是对于人的存在而言的。也就是说“被抽象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马克思从自然山水与人的依赖关系中来肯定自然美的存在,这些风景成为他的对象,因而成为美。艺术美更是人本质力量的外化,马克思写道:“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
4、力量的确证,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才对我而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来说才有意义)恰好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至此,美学问题的提问方式从独立地问“美是什么”变成了美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发生和存在的。特里·伊格尔顿在《美学意识形态》中评价道,马克思最深刻的美学思想就在于他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比解释美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创造美的世界。“美”不是“美的东西”。某个“东西”是存在的,但如果是“美的东西”,则必须是在审美活动中才有“美的东西”存在。人
5、对世界的“东西”有形成多种关系的可能性,人对某个东西可能是功利关系,也可能是纯粹客观的科学研究关系等。在欲望的关系中,人要为自己而占有或者消灭那个“东西”,这时候没有“美”存在;在纯科学的研究关系中,人要分析那个“东西”的结构,这时候也没有美存在。当人以一种情感的非功利观照态度即以审美的方式来观照这个“东西”的形象时,可能有一种特殊的状态或感受的关系出现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这时美就产生了。新实践美学恰恰就是沿着马克思的这种思路来对待美学和“美的本质”的问题的。张玉能在《实践本体论的关系性与美和审美》之中曾经说过:
6、王朝闻先生就主张美学是一种关系学。王朝闻在《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中说:“美学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把美学说成是一种关系学可以不?比如美与美感的关系,如果离开美感,光说美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很难把它讲得令人信服。”蒋孔阳先生在《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之中就更加明确地指出:“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说,这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并且给美学下了一个定义:“美学是以艺术作为中心,并主要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审美意识的一门科学。”新实践
7、美学也认为,“美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以艺术为中心对象”,“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这是新实践美学以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的必然结论㈣。他接着指出,实践是个关系性哲学范畴,而不是一个实体性哲学范畴。虽然至今我国哲学界关于实践范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但是,不论是“实践是一个反映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现实关系的范畴”(李景瑞),还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活动,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而且是历史的活动”(肖前),抑或是“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改造自然和改造
8、社会的活动”(陈中立),都指明了实践范畴的关系性和非实体性,实践不是分裂而是统一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必然与自由、内容与形式、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现实活动,所以,实践本体论就是超越了形而上学和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观点和学说。因此实践的三大类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都是关系性的,都具有主客体间性、主体间性、客体间性。不过,相对而言,在物质生产之中,以主客体间性为主,辅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