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抗日统一战线话语下的文学空间——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日统一战线话语下的文学空间——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研究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以1940年到1945年在重庆发刊的报纸文艺副刊《新蜀报·蜀道》为对象,通过考察这个与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有密切关系的副刊的运作机制、编辑方针、对文艺论争的组织和发表抗战人名诗等问题,讨论由文协主导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话语在转移到作为大众媒体的报纸文艺副刊时所遭遇到的问题、挑战及其回应,了解抗日统一战线话语下的文学空间在战时重庆的生存状态,以及它在构建重庆文坛生态时的地位与作用,以期揭示出抗战文学中国统区文坛一个不同的面向。1939年底,毛泽东正在写作后来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延安文艺家兴奋不安的准备着迎接一
2、条新的文学道路的到来;在西南一隅的昆明,沈从文陷入对抽象的沉思,酝酿着《看虹录》、《摘星录》等转型之作。而在国统区的中心重庆,南北两路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刚刚从前线返回,各驻渝文艺团体纷纷召开欢迎晚会和经验交流会。在这热闹而忙乱的气氛中,报纸文艺副刊《蜀道》创刊了。《蜀道》依托于重庆民营报纸《新蜀报》,..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协是战时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组织,囊括了除沦陷区外的几乎所有作家,它的成立显示,一种新的想象文学的方式被广泛的接受,意味着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线话语已经成为主流。文协以“抗战建国”为旗帜,以组织全国文艺工作者协调行动为工作职能,直到。在近8
3、年的时间里,文协倡导的抗日统一战线话语在国统区文坛一直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1949年7月,郭沫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时认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文艺活动是“有一部分人在某些阶段上又忽视了统一战线内部的原则斗争和严肃批评,产生了右倾的偏向”。①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统一战线话语在构建战时文学生态中的重要性。作为民营报纸副刊的《蜀道》如何与文协发生关系,如何弥合商业行为与组织文协活动之间的缝隙,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述抗日统一战线话语等等问题,为我们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切入抗日统一战线话语与抗战时期文学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一、商业副刊与文协“准机关刊
4、物”1939年12月22日,诗人常任侠收到《新蜀报》副刊编辑金满成和文协理事姚蓬子联合发来的请柬,邀请他参加由新蜀报社主办的新年宴会。②原来,金满成病重,《新蜀报》副刊《文锋》将改名《蜀道》交由姚蓬子编辑,发起这次聚会既是联络作家间的感情,又顺便为新副刊拉稿,常任侠后来也成为《蜀道》上的常客。作为文协具体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姚蓬子工作繁忙。促使他接任主编的原因,是新蜀报社和文协两方面的迫切需要。《新蜀报》创刊于1921年,原本是重庆地区第一大报,随着重庆成为战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到1939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报纸共20家③,其中包括全国性大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等。这些报纸实力雄厚,对《新蜀
5、报》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同时,国民政府为了控制言论,向地方报纸注入资金,增强了它们的实力。而《新蜀报》总经理周钦岳思想左倾,不愿受制于政府,拒绝了政,虽然保持了独立办报的权力,却也承受了来自董事会的压力。为了赢利,《新蜀报》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由共产党员漆鲁鱼、赵铭彝(后来又加入了萨空了)等人主持下的新闻言论版内容新锐,吸引了不少读者,《新蜀报》与《大公报》等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副刊上。陈平原在谈到报纸文艺副刊与报纸的关系时说,名作家主持副刊“一般来说质量高,声誉好,影响大,虽不见得就能增加发行量,但那是报纸的门面,马虎不得”。《新蜀报》副刊《新副》“‘文艺的味道’是很缺少的,文章多半是各
6、种事件、现象的、单纯的报告,再加上作者们大都很短于文艺的素养。”④1939年1月,金满成将自己编辑的《新副》,沈起予的《新光》,赵铭彝、陈白尘的《新光戏剧周刊》和复旦学生王洁之的《文种》这4个文艺副刊合并为《文锋》,想集合几个副刊之力,把《文锋》打造为一个品牌,但是他一开始过于强调副刊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只发表小说和抽象的理论文章,缺乏现实的冲击力。读者在给编辑的信中认为,《文锋》应该“充实和改善副刊的内容,多发表战场的情况和后方的建设”,反对空洞抽象的理论,要求“反映抗战时期的人生和人生的真实性”。⑤金满成虽然认为“空洞抽象的理论有最上层建筑的价值”,⑥还是不得不接受读者的意见,“本刊将略改近
7、来的风度,对于纯粹以文艺为对象抽象的讨论,以及纯文艺的作品,将酌量减少,而渗合一种与实际问题有关的短小精悍的杂感、短论一类的东西。”⑦此后,金满成加强了时事评论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作者是知名度和水平有限的地方文艺家,《文锋》没能成为有影响的文艺副刊。金满成病重使周钦岳下定了全面整改副刊的决心。为了请到文坛名人姚蓬子,他全面提升了副刊在《新蜀报》上的地位,在第四版除了副刊只放广告,版面也比金满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