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ID:10457750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_第1页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_第2页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_第3页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_第4页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论文关键词:文化自觉 现代性 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处境,文化自觉要求一个文化群体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有能力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所以,中华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必须参与到所谓的“现代性”建设中,参与到当代重大现象的分析中去。而文化建设的完善需要以制度的支持为前提。  海派文化研究,一方面在于“海派”

2、,另一方面,也是更基础的,在于“文化”,从这个角度讲,这里单纯地对文化的探讨,也并非离题太远。  当今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或者奢谈文化,文化成为一种“热”,其极端则是“文化至上”,但同时,没文化甚至反文化、逆文化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文化其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威廉斯曾在《文化分析》中概括了文化的三种界定方式: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这种定义预设了某些绝对的或普遍的价值,以这种准则为标尺,文化可视为人类趋向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

3、以不同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经典”文化或者“文献”文化的追随者们,也许会认为如下因素根本不是文化:生产组织,家庭结构,社会制度的构成方式,社会成员借以交流的独特形式等。因此传统学术研究系统,并没有向作为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但是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通过各种介质凸现而出,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球化前

4、提下讨论文化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经典”或“文献”的框架内,而应涉及到人类特有的整体性的社会行为模式。本文也正是立足于文化的“社会性”定义对文化自觉问题展开,涉及对文化的基本定位,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等的讨论。  一、文化自觉——文化以人为本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要达到文化自觉,首先应该明白文化的根本之所在。文化并不像古典哲学家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

5、先验的、独立于人类世界之外的自足的存在,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或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理式”。相反,文化是现实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文化以人为本,文化核心的问题是人类如何和应该以何种方式生存。而我们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文化自觉状态,也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寻求立足点。  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处境,对文化自觉的认识可以具体到这样一个问题上:面对百多年来西方强势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应该怎样应对挑战并从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究竟是要“全盘西化”呢,还是进行“文化复旧”或“文化回归”?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左右为难的选择,但实际上,文

6、化自觉有超越“全盘西化”或“文化回归”的内涵。文化自觉要求一个文化群体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有能力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而面对庞杂的文化世界里多元文化体系,选择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的时候,需要依据的标准不应该是什么先验的普遍法则,而是人的切实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能够不仅仅局限在品茗、听戏、对弈,或是旗袍、古玩、线装书这些精致的生活形式之中的话,那么,我们在面临文化冲突时所

7、持有的心态可能要平和得多。持文化回归论调的人们一直强调中华文化在回应西方文明时所感到的困难,觉得我们在百多年来的发展中正逐渐失去自己的特点,我们穿西服,听流行歌曲,坐汽车,住公寓套房。更为深刻的变化是,从我们的语言模式到思维方式,也在和西方文化传统趋于一致——我们重视发展现代汉语语法的逻辑性,这显然是借鉴了拼音文字的语法经验;我们强调理性和效率,以法律代替宗族伦理道义来治理国家。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从文化回归主义者的眼中看来都是一种自我的丧失。  但是,问题在于,这种种变化都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形式下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必要

8、调整,并不只是为了赶时髦、跟潮流而丢弃自己的传统。在文化风尚转变的表象之下,是生存模式的深刻变迁。我们不可能决绝这种变迁,就如同我们不可能在现代生活场景中拒绝衬衫、西裤而坚持长袍、马褂,拒绝汽车、公寓而坚持骡车、四合院,拒绝高效率的现代公司制度而坚持作坊、学徒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