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

ID:10457676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_第1页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_第2页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_第3页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_第4页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担负着重建学校课程、变革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性任务,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公共使命。在培养目标上,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民主、协商、交往、探究、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公民教育方面,新课程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承担公民责任、维护公民权利、参与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完成公共使命、培养社

2、会公民则取决于教师的社会公共发展,即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并彰显社会公共性质。从当前的情况看,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聚焦对象,但教师公共性质则被遗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严重的厚此薄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主要表现在:代表专业性质的教学专业意识和专业技术在被强化的同时,代表社会公共性质的教师公共意识和公共职能式微;代表专业性质的教学专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代表社会公共性质的教师公共责任也在迅速没落。凸显专业性质,无视或者忽视社会公共性质,使得两者间的失衡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教学日益变得技术化,教师从昔

3、日的社会立言人变成了今天的教学技术者;教师角色窄化为教师的专业角色,教师发展被看作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理解不仅没有得到认真的反思,还在教师群体中不断地弥散。由于社会公共性质的缺位,教师集体陷入道德滑坡的声誉困境,教师和公众对新课程改革究竟能不能担当起最初承诺的社会公共使命表现出忧虑和怀疑。  教师社会公共性质是指教师突破专业范围和私人的狭小空间,超越学科教学的专业限制和个人私利,在课堂教学中就社会问题向学生表达思想和观点,希望通过教学文化的力量影响学生的一种性质。本文将追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源头,从社会价值取向、

4、目标要求、教师专业技术化倾向、社会公众需要四个方面论证社会公共性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价值诉求,是教师发展必备的重要性质。  一、公共性前提: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  1.自由、平等、公正的教育价值取向  课程改革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力图通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层结构,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从外显的学校关系来看,应试教育导致了大量不自由、不平等、不公正现象的产生。这些扭曲的现象广泛地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层面,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领域,其典型表征是师生成为应试教育的文化沉默者.课程改革提出科学、民主、平等、对话、开放、协

5、商的新课程观和教学观,希望通过扭转被歪曲的教学关系,赋予课堂生命和生活的气息,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新课程提出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知识的被压迫者,而是课堂文化积极的创生者、创造者,在课程和教学中能够享有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在赋权增能的过程中有效参与课程对话,重建学校教育的自由、平等、公正.为了实现以上教育价值,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学科教学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科学的精神、民主的思想、平等的观念、对话的能力、开放的态度、协商的技能等与课程和教学关联然而又要超越狭隘的专业局限和个体意识的社会公共意识

6、和能力,对与课程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比较清醒、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社会公共责任方面有所担当。  2.公民教育价值取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报告的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个报告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指明了方向。为了回应公民社会对公民教育的诉求,新课程设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贯穿了公民素养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人类文化等视点出发,全方位理解社会生活,借以获得必要的社会认识。当前,

7、许多省市实施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非常接近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1〕.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公共性质提出了要求:仅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能完全达成培养社会公民的目标,也不能完全解决公民教育课程背后隐藏的文化、经济、政治、道德等社会发展性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专业性之外的社会公共性方面有所担当。  要成为社会未来公民的培养者,教师自己应成为自由、平等、公正的课程价值的实施者和实现者,他需要具备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能够对社会生活做出清晰而理性的理解和判断,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率先形成社会公共性质,养

8、成独立思考、自由决定、平等参与、相互尊重、利于他人的公共品质。  二、公共性内涵:新课程目标的需要  教师社会公共性质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开性是一种开放性。课堂作为文化空间向所有具有主体资格的学生开放,符合课堂主体条件的学生都能自由进入、自由思考、机会平等。二是利他性。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进入课堂空间,教师的课堂行为必须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