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

ID:10456553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_第1页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_第2页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_第3页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_第4页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摘要: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构成和现实形态既凸显了民间理解的约定性,又渗透了官方理解的规定性。同时,和谐社会之建构主要依赖于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它们历史地、天然地嵌合在一起。如此,需要从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上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明确政治国家在生成以和谐社会为导向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恰当角色。关键词:民间纠纷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治安论文代写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志码:B:1672-1020(2012)06-119-

2、06一从广义上讲,民间纠纷泛指发生在民间的、不牵涉到官方或官方认为不值得介入的所有纠纷,因而它既可以包括所有的民事纠纷,也可以包括那些轻微的、官方认为不一定要提起公诉的刑事纠纷。很显然,这是寻常百姓对民间纠纷一词的民间理解,①它发自寻常百姓对于身边纠纷故事的感性认识和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集体经验,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或约定性。【①当然,这一民间理解与学界理解大体上是一致的。参见邹瑜、顾明总:《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09页;陈光中:《中华法学大辞典诉讼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

3、995年版,第362页。】从狭义上讲,民间纠纷仅指发生在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从而排除了轻微的刑事纠纷,也排除了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纠纷。无疑,此种狭义理解在严格界定民间纠纷边界的同时,隐约透露出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民间与官方在解纷事项上的权力格局或资源配置的认知,因而具有相当强硬的建构性或规定性。①当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民间纠纷形态的发展,尤其是民间与官方解纷资源或力量对比的变化,民间与官方对于民间纠纷外延的理解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②如果将民间和官方分别对民间纠纷的广义和狭义理解视为该词外延的两

4、个极端的话,那么,民间与官方对于该词理解的变化也只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滑动。从词义上看,解决机制应当是各种解决手段、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是一种静止的内在状态,也可以是一种变化发展的动态关系。从理论上看,各种解决手段之间既可能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模式,因而也就有关系和规律可寻;也可能尚未形成什么相互关系,因而也就无关系和规律可寻,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解决机制。通常在一个社会初生或尚未发育成熟之时,对于各种民间纠纷,谈不上有什么解决机制;官方也无力顾及发生在民间的、尚未危及国家安全和

5、重大利益的纠纷,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动用各种资源,参与到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促发或建构当中。但是,当一个社会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各种民间纠纷解决手段之间就可能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关系和相应的运行模式。此时,研究者就可能通过观察、归纳和抽象从中探寻出若干可能在类似情境中反复出现的规律。不过,从前述民间与官方对民间纠纷一词外延的理解中可以发现,不同主体对于民间纠纷外延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各自不同的纠纷观,当然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该社会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形态。在政治国家尚无力顾及民间纠纷的解决或虽有余力

6、顾及但其对民间纠纷解决素来秉持自由放任态度之时,一个已经发育成熟的社会就可能通过自身的各种力量,对各类民间纠纷解决手段或资源自发地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内在解纷机制。但是,在当代社会,没有哪个民主法治国家在民间纠纷解决问题上完全抱守自由放任态度。因而,一个社会现实形态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国家干预的痕迹。也就是说,在现实形态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中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国家规定性。当然,这种规定性的浓度或强度往往取决于该社会民间纠纷在范围和强度上的发展演变、民间解纷力量的自治程度、民间与

7、官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国家力量对民间社会干预的程度等多种因素。如果将和谐社会定义为一种没有纠纷和冲突的社会,那么就历史形态而言,它只能是一种理想的、虚拟的、非现实的社会状态。现实中的社会都是有纠纷和冲突的社会,因为纠纷和冲突是个体互动的一种常见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磨合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更是达致人际关系和谐的必经阶段。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了一个冲突的阶段或社会。因而,说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纠纷和冲突的社会,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这样看来,我们只能将和谐社会定义为一个纠纷得到及时、快捷、良好地控制或解决的

8、社会,是一个纠纷被化解后很少复发甚或不复发的社会。我党在2004年9月19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力图化解自改革开放以来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演变所积聚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社会冲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民间却无社会,因为整个社会被国家硬性的行政命令和刚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按照等级制组织模式改铸成了许多拥有隶属或协作关系的生产生活单位,个体除了天然地或机械地隶属于某个单位之外,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