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5292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浅论虚静:文学活动必备的心理状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虚静:文学活动必备的心理状态 论文关键词:虚静;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心理状态 论文摘要:“虚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理论范畴,最早是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虚静是认识主体以其独有的心理体验方式,对其自身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达到一种理想的审美人生状态,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识。这为探讨和指导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虚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理论范畴,最早是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虚静是认识主体以其独有的心理体验方式,对其自身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达到一种理想的审美人生状态,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识。这为指导文学创
2、作和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作家和欣赏者才能悬搁知识和偏见,成为自由的、超越的存在,真正进入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心境,从而把握艺术的真谛、人生的意义。 1 虚静是文学创作必备心理状态 真正的文学创作不是写作,而是作家的审美心理世界的生成。在这个审美世界中作家这个主体是自由的、超越的存在,而其所要生成的客体世界也与作家的主体存在,在主体间的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客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同一关系,它们共在、同情,达到视域融合。这种审美心理过程的产生依赖的是什么呢?是虚静。虚静的审美心理状态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
3、思》中就有阐述: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关于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心理状态,刘勰指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不仅直接运用了“虚静”的概念,而且明确地将它界定为作者心调气畅,淡泊宁静。重点要求作者进行艺术创作、艺术想象、艺术构思时主观精神状态的专一、超越功利和超越生存,达到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在刘勰看来,虚静的心理状态对实现审美想象、进行文学构思是必要的。 陆机在讲到艺术想象活动的时候说过:“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
4、而互进。”(《文赋》)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内部的情感越来越鲜明,而外部的各种物象也越来越清晰。这就是说,艺术想象活动一方面结合外部形象,一方面又包含著作家的情感。正是因为有这两个特点,艺术想象活动才能产生审美意象。在这个基础上,刘勰认为,要提高艺术想象力,保持文思的畅通,关键在于“秉心养术”。这便是:一是要有虚静的心态,二是要在平时知识的积累、才干培养上下功夫,三是要在写作中体现“博而能一”的原则。 艺术想象一方面要保持“虚静”,另一方面又要依赖外物的感兴,也就是主体间的心理诱发。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物色之动,心也摇焉。”“是以献岁发
5、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消,阴沉之志达;辞以情发。”(《物色》)就是说,由于人心(主体心理)对外物(同样的主体)的感应(交流),才产生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这种主体间的感应的实质,是“气”的感应,是自然界的气和人体内的气的感应,这就是钟嵘在《诗品序》中说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艺术想象是创造性的想象,它的结果是产生审美意象。刘勰从主体间的感应,谈到艺术想象活动的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就是说,艺术构思的妙处在于作家的想象活动是和事物的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再一个特点是“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艺术想象活
6、动是一种主体间饱含情感的心理活动,作家的想象和事物的形象贯通在一起,从而引起了情感的变化。 刘勰认为每个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对外界的感应力是不同的,所以一个作家在平日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感应力。培养的方法是:“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就是要努力积累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对各种事物注意观察研究,并且锻炼自己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刘勰对于艺术想象活动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陆机《文赋》对于艺术想象活动的论述也很出色。陆机在《文赋》中就说过作家创作构思的心理特点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就是说,
7、艺术想象可以超越经验、理智的限制。刘勰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吸取了陆机的思想,所以《神思》篇代表了一个时代共同的认识水平。从先秦的“观物取象”到魏晋南北朝的“迁想妙得”和“神思”,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个跃进表明,中国古典美学已经开始对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对艺术思维的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为美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虚静”实际上是道家哲学中重要的思想范畴。老庄以“虚静”解释支配万物的道,将其奉为养身、处世和治国的法宝。《老子》十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