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

ID:10450711

大小:7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6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_第1页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_第2页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_第3页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_第4页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存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杨春时超越论美学的基础。正因为把人类的存活理解为这三种方式,才可能存在他所说的在现实之外和之上的“审美的超越性”。应该说这种对人类存活方式的把握是很有创意的。但是我以为,这种划分的随意性相当大,而且存在着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第一,把自然的存活方式排除在现实存活方式之外,难道原始人的存活就不是现实的存活[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基础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后实践美学对

2、实践美学的批判,这种批判与争论对于推进美学理论的研究不无益处。然而,在表面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着极大的理由。参与争论的一些学者缺乏对基本学术规范的尊重,在一些概念使用上随意性相当大,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有断章取义、唯我所用之嫌。其中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由,如人的存活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实践、劳动、异化、自由、超越、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的理解等,后实践美学的坚持者对这些概念和范畴在理解上有误,在使用中不当,往往失之主观与片面,缺乏对哲学史的基本尊重。  [关键词]美学哲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学术规范  [简介]徐碧辉(1963—),女,重庆市忠县人

3、,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等研究。  []A []0439-8041(2008)02-0011-09    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是自2美学争论中的哲学理由与学术规范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理论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倾向。这种争论。从提出和展开理由的角度说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理由,主要是讨论者对于一些哲学和美学的基本概念混淆不清。许多时候,争论双方缺乏对话的平台。看起来争得很热闹、激烈,但实际上,参与讨论者在概念的使用上、在对一些哲学史和哲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上

4、常常是自说自话。究其理由,在于讨论者对哲学和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哲学史的基本常识缺乏应有的尊重,在概念的使用上显得随意与主观。这种状况在后实践美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下面我针对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论争中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和理由作一些分析,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仁们批评。    一、关于人类的存活方式    存活概念是杨春时的后实践美学的基本概念,是其学说的“逻辑起点”。他非常重视这一概念。在《走向“后实践美学”》中他对人类的存活方式有一种宏观式的鸟瞰性把握,把人类的存活方式划分为三种:自然存活方式、现实存活方式和自由存活方式。  对人类存活方式的这种理解是

5、杨春时超越论美学的基础。正因为把人类的存活理解为这三种方式,才可能存在他所说的在现实之外和之上的“审美的超越性”。应该说这种对人类存活方式的把握是很有创意的。但是我以为,这种划分的随意性相当大,而且存在着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第一,把自然的存活方式排除在现实存活方式之外,难道原始人的存活就不是现实的存活吗?还是说原始人因为“尚未挣脱自然的襁褓”,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是人?第二,既然原始的存活还不是人的存活,其存活方式还是动物的存活方式,那么,作为人的存活方式的“现实存活方式”是从何而来的?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第三,如果现实的存活都不是自由的存活,那么,所谓自由的存活方

6、式又何处去寻觅?它又怎么能够从现实的存活方式中产生出来?第四,前面刚刚说“自由存活方式在时间顺序上与现实存活方式并列”,而在“现实存活方式”中,“精神生产发展起来,但尚依附于物质生产”,后面马上又说“自由的存活方式以独立自由的精神生产为基础”。既然现实存活方式中精神尚依附于物质生产,未独立出来,而“自由的存活方式以独立自由的精神生产为基础”,那么,自由的存活方式怎么可能和现实的存活方式在同一时间出现?而又在逻辑上在后者之后?这里还特别强调“真正自由的领域只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又说“审美及其反思形式哲学是不依附于物质生产的‘自由的精神生产’,因而属于自由的存

7、活方式”,那么,它又怎么可能“逻辑地”从现实存活方式中产生呢?第五,这里对原始人的存活方式的解释也是大有理由的。他说:“自然存活方式以人类自身的生产为基础,调整两性关系和确立家族制度成为基本的社会理由。”那么,在这种“原始存活方式”下,人们需不需要为“活着”而挣扎、辛苦、奋斗?在杨春时看来,为了存活而进行的奋斗并不是原始存活方式的基础,反而是当人类进化到了现实存活方式以后才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这不是很奇怪吗?还有,“采集植物种子和狩猎还不算真正作用上的物质生产”,那么,它们是什么生产?什么是真正作用上的物质生产?杨春时说:“简陋的木制、石制工具也算不上真正作用

8、的生产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