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ID:1043932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_第1页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_第2页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_第3页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_第4页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雅砻江下游桐子林地区湖相层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本区所处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亚洲大河水系的发源地,第四纪以来受构造抬升活动的影响,地壳隆升,河谷深切,风化剥蚀强烈,致使区内第四纪沉积保存较少,古堰塞湖沉积沿干流及各个支流分布较广泛,主要沉积一套河湖相成因的砂砾石层、砂层、粉细砂层、砂质粘土层及粘土层、冰川相沉积等,大多数分布在河床低洼之处或古河湖盆地之中。历史时期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研究表明:湖泊对于小冰期、中世纪暖期等气候特征期的响应区域差异明显,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突变与历史文献记载的人类活

2、动事件有较好的一致性(王苏民等,1999)。作为气候与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湖泊沉积物存储了大量信息,它的高连续性、高分辨率及对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高敏感性使之在恢复各种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和环境演化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是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理想材料(吴瑞金,1993;陈敬安等,2000)。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阶段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迄今为止研究最为详尽的古气候阶段(王有清等,2002)。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的小间隔采样和粒度、磁化率和孢粉等代用指标的分析,能有效地恢复末次冰期气候环境演化的序列,并获得百年尺

3、度甚至更短的波动准周期(王苏民,1991)。..1.2研究现状王运生(2006)认为中国西部主要的江河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深厚覆盖层,谷底基覆面呈典型的V字形,揭示形成谷底时发生过强烈的侵(下)蚀事件,河床覆盖层之所以深厚,是因为有非河流成因的堆积物的加积作用,西部与末次冰期有关的大江大河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有过三次的变革:首先是早期的强烈侵蚀形成窄深的谷底并在谷底内保存一定厚度的冲积物;接下来是地壳活动加强,大型的崩塌滑坡发育,一些河段形成堰塞湖,河流水量减小,形成多成因的加积序列,当时将河床回填抬高数十米;晚更新世末期至

4、现在,河流在加积层上重新下切,形成二级阶地、一级阶地及河床砂卵砾石层。渡口-西昌区域第四纪沉积建造与新构造复活运动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利用碳十四测年手段将本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每一次新构造活动,都以老断裂复活运动为背景,其活动幅度、强度和差异性迭次递增,使前期建造发生新的构造形变,同时为后期建造创造条件,这种断裂活动一沉积建造,再活动一再建造的循环过程,不仅构成本区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的主体,并且直至现今仍以这种模式在继续演进中(许学汉等,1987)。陈富斌,赵永涛(1985)通过桐子林组地层特征、时代及变形成因

5、的分析,揭示了该区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新构造活动的特点,并提出李明久一桐子林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期活动显著的认识。因此,研究区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要论证地壳稳定性和地震活动性(李兴唐,1984)。攀西地区曾发生过岷江叠溪地震(王兰生等,2005)、金沙江寨子村滑坡(李乾坤,2009)、唐古栋滑坡(王孔伟,2012)、金沙江中游乌东德水电站附近滑坡(崔杰,2008)、汶川地震等多次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带,强震、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沿主要的活动断裂带分布,发生频度高,强度亦大(陈富斌,赵永涛,1998)。.第二章区

6、域自然地理和地质概况2.1自然地理特征雅砻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系尼彦纳克山与冬拉冈岭之间,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尼达坎多后进入四川省,在甘孜以下称雅砻江,沿大雪山西侧经新龙、雅江等县至云南边界攀枝花市果倮大桥下注入金沙江。雅砻江古称若水、泸水。因为酷似它的母亲金沙江,又有小金沙江之称。干流全长1571km,天然落差3870m,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平均比降2.46‰,流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本文所研究的雅砻江下游范围从雅砻江大河湾至雅砻江大桥。研究剖面桐子林位于雅砻江下游左

7、岸盐边县南部的桐子林镇新修大坝底部,距上游桐子林大桥700米处,距盐边县新县城4公里,距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口15公里,距离攀枝花市区32公里左右,紧靠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南望金沙江,西靠雅砻江,北临安宁河,三面临水,一面连陆。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高原,属于深切割侵蚀剥蚀中山区地形,二半山区为主,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境内地势崎岖,高山峡谷,平地很少,多以宽谷和河谷小盆地形态分布于主要河流及支流两岸,呈宽窄不一的谷地和缓坡地带。最高海拔马鞍山2136.8米,最低海拔980米,高低落差1156.8米。.2.2区域地

8、质概况研究区及邻区出露地层自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并有零星火成岩。研究区自晚第三纪初期喜山运动以来,新构造活动一直较为活跃(许学汉等,1987)。由于构造抬升,风化剥蚀,致使区内第四纪沉积保存较少,出露零星,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或河湖相成因的砂砾石层、砂层、粉细砂层、砂质粘土层及粘土层、冰川相沉积等,大多数分布在河床低洼之处或古河湖盆地之中(叶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