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

ID:52261110

大小:3.0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6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_第1页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_第2页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_第3页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_第4页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814年膂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VNoIO_V6.02N0o.164西秦岭中一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郭进京¨,韩文峰¨,赵海涛¨,张帆宇,梁收运21)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300384;2)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兰州,730000内容提要:西秦岭及其邻区中一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一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依据这些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序列与沉

2、积环境、空间分布型式和构造线方向及构造样式,西秦岭及邻区中一新生代红层地层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一新近纪三个构造层。三个构造层对应于西秦岭中一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早白垩世北东向盆一山构造、晚白垩世区域左旋走滑拉分构造和渐新世一上新世区域伸展泛盆地阶段。结合印支期多块体拼贴形成的中国大陆中一新生代陆内构造格局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分析,认为西秦岭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格局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东亚区域性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晚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则是白垩纪拉萨地块与羌塘一昌都地块汇聚碰撞背景下中国西北大陆区域性左旋走

3、滑作用的结果;而渐新世一上新世的泛盆地阶段则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构造一地貌响应之前经历了漫长区域伸展均衡坳陷和侵蚀夷平期,这说明上新世,西秦岭尚未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构造响应起始于上新世末期。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中一新生代;红层地层;构造层划分;构造演化西秦岭既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组成部分,也2007,20110;尹安等,2002;肖序常等,2008,2010;吴是我国东西向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贺兰一川滇地震珍汉等,2009;Deweyeta1.,1988,1989;Mo

4、lnaret构造带交汇、东西构造地貌转换过渡和岩石圈尺度a1.,1975,1993;YinAneta1.,2000;Tapponnieret的“立交桥”结点区域(张国伟等,2004a)。古特提a1.,1976,1982,1986,2001;Duvalleta1.,2010)等斯洋盆的闭合导致了诸多的微块体于晚三叠世至中对中一新生代构造过程的地质记录产生了改造破侏罗世碰撞拼贴,形成了东亚大陆南部巨型印支造坏,如沉积地层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构造变形叠山系(许志琴等,2012),完成了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加和构造方位的畸变扭曲等;同时新生代以来沉积贴(张国

5、伟等,2003,2004b)。作为印支期巨型印支记录和构造格局与地貌演变又是高原隆升时空过程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西秦岭,白垩纪以来进入(李吉均等,1979,1996;方小敏等,2007;宋春晖,了不同于印支期板块汇聚的碰撞造山过程作用的陆2003,2001,2006;张勇,2006;张军,2008;Garzione内构造演化阶段(张国伟等,2001,2004a;冯益民等,eta1.,2005;GuoZhengtangeta1.,2002;Fang2002)。特别是西秦岭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组Xiaomineta1.,2003,2005;Houg

6、heta1.,2011;成部分,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碰撞Leaseeta1.,2007,2011,2012;WangWeitaoet汇聚而导致的青藏高原崛起(李吉均等,1979,1996,a1..201l。2012:WangZhicaieta1.,2012)、变形扩1998,2001;李廷栋,1995;施雅风等,1998;肖序常展过程(袁道阳等,2007;王志才等,2006;姜晓玮等,等,1998,2008;郑度等,2004;葛肖虹等,2006;吴珍2003;张岳桥等,2005;张培震等,2007)地质约束。汉等,2001,2007;王

7、成善等,2009;XiaoXuchangand因此,对西秦岭及其邻区中一新生代红层沉积类型、LiTingdong,1995;LiJijuneta1.,1996)、大规模地空间分布、构造格局与变形特征以及古地貌格局演壳收缩变形与走滑一伸展变形(许志琴等,1999,变等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西秦岭印支期主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41072149,41340002)。。收稿日期:2013-07-02;改回FI期:2014-07—15;责任编辑:黄敏。作者简介:郭进京,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构造和中新

8、生代沉积盆地研究。Email:鲥@tcu.edu.cn。地质论评碰撞造山后晚中生代以来陆内构造格局演变的地质1.1早白垩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