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38882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集团化办学:析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集团化办学:析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概念 集团的概念来自于经济学,集团是指一种发挥群体优势、创造更大生产力、实现规模经济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集团的成员单位在二个以上。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单位组建而成。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也可以成为企业集团成员。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是指是指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及相关
2、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以下简称高职教育集团)。高职教育集团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类似,但其性质与企业集团又有所不同,企业集团的成立以营利性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高职教育集团的成立是非营利性,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利用高职教育资源,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集团的运行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在依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引入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一般是以专业、行业为纽带,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
3、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相关组织组建而成。 二、高职教育走集团化办学道路的必要性 (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国要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将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应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
4、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早在2005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随后的几年时间,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2009年,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
5、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2011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二)企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程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成本—收益关系。在粗放式生产经营阶段,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也不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6、,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真正的问题是新时代下经营思维、工作精神、管理方法的彻底转变,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企业与相关高职院校成立教育集团后,一方面学校领先的科技资源和实用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能够更快地在企业中转化,提高企业产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储备人才。在教育集团内学校依靠自己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企
7、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进修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大大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此外,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能够在无形中提高社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收益。因此,企业积极参与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能够获得相应的人才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内在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却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体制单一,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投入不足,“双师型
8、”教师严重缺乏,学校之间专业设置重复较多,资源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实用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