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

ID:10422593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_第1页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_第2页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_第3页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_第4页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联系生活活用教材注重过程单位: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姓名:邱选军联系生活活用教材注重过程〔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材对改革,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活用教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任务,联系现实生活,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注重法则的推导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关键词〕活用教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动态分析、再创造、亲自感受《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最新的精辟阐述

2、: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联系生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是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困此,教学中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

3、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新概念。如: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如下教学:首先,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进行“买卖”活动。小明到学校小卖部买一把铅笔和一把尺子。一支铅笔的价钱是1角2分,一把直尺的价钱是2角8分。小明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其次,让学生说出在“买卖”过程中是如何“找退”的?(1)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直尺的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12—28=60(分)(2)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与直尺的总钱数,即是应“找退”

4、{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12+28)=60(分)。再次,组织学生讨论:(1)“100—12—28”求的是什么?“100—(12+28)”又求的是什么?(2)两种不同算法结果怎样?(3)说明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100—12—28=100—(12+28)。由于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这样教学,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十分充分,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鲜明,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法则的推导过程。在进

5、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应当避免将“法则”或“方法”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直接进行灌输,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反复练习,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从而逐步归纳、推导出计算法则。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感到自然,不陌生。可以从钢笔与圆珠笔的价钱引入,求两种笔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当哪一位

6、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后,就是1角,则在角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能轻松的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付钱的情景。这样,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推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过程。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

7、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为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中若能把书本上的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创设一种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应用题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自感受。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第八册第14页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该题取材于生活实际,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而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把

8、课堂变成舞台,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课上学生们利用自己铅笔盒中的文具作“商品”办起了“文具商店”。教师来到一组学生办的“文具商店”里买文具,问:“售货员,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要买2支铅笔,4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又买了5把直尺、3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