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疟疾

中医内科学-疟疾

ID:10416075

大小:22.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中医内科学-疟疾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_第4页
中医内科学-疟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疟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节疟疾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以南方各省发病较多。中医药对疟疾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现代研制成功的青蒿素,对疟疾更具卓效,受到世界的重视。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传染病在古代医籍中记载最详者首推疟疾。早在《素问》,就有《疟论》、《刺疟》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

2、的功效。《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疟母这一病类。其治温疟的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沿用至今。《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首先提出了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疟。《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名称,在《劳疟候》里补充了劳疟这一证候。《干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指明了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脉因症治·疟》提出了传染的概念。《证治要诀》将疟疾与其他表现往

3、来寒热的疾病作了鉴别。《证治准绳·疟9Z寸疟疾的易感性、免疫力及南北地域的差异,有所记载。《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并非痰、食引起。《症因脉治·疟疾总论》对瘴疟的症状及病机作了较全面论述。并将间二日而发之疟称为三日疟。《疟疾论》将三日疟称为三阴疟,指出其特点是患病时间较长,病情相对较轻,“无骤死之理”。疟疾的概念自《内经》即很明确,即疟疾是指由感受疟邪引起的,以恶寒壮热,发作定时,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基本相同,即西医学的疟疾属于本病范畴(证候特征)疟疾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

4、,休作有时,且多发于夏秋季为其临床特征。典型的发作过程是:发病急骤,首先表现恶寒战栗,面色苍白,肢体厥冷,虽盖厚被而不觉温;继则壮热,面色潮红,头痛,口渴,虽近冰水而不凉;最后,全身大汗,体温骤然降至正常,顿感轻松舒适,常安然入睡。·整个过程通常持续5~8小时左右。多数疟疾患者,间歇一日之后,又有类似症状的发作。所以周期性及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在上述典型发作的基础上,由于寒热的偏盛、感邪的轻重、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等不同,而有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等不同病类的区别。(病因病机)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

5、经》亦称为疟气。疟邪具有的特点是:①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如《素问·疟论》说,疟气“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医门法律·疟证论》说:“外邪得以入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②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⑧盛虚更替。④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入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

6、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因疟邪具有盛虚更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从而表现病以时作的特点。疟疾以间日一作者最为多见,正如《素问·疟论》说:“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疟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阴疟,或称三日疟。·根据疟疾阴阳偏盛、寒热多少的不同,把通常情况下所形成的疟疾称为

7、正疟;素体阳盛及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热偏盛为主,临床表现寒少热多者,则形成温疟;素体阳虚及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虚寒盛为主,临床表现寒多热少者,则形成寒疟。在南方地区,由瘴毒疟邪引起,以致阴阳极度偏盛,寒热偏颇,心神蒙蔽,神昏谵语者,则形成瘴疟。若因疟邪传染流行,病及一方,同期内发病甚多者,则形成疫疟。疟病日久,疟邪久留,使人体气血耗伤,正气不足,每遇劳累,疟邪复与卫气相集而引起发病者,则形成劳疟。疟病日久,气机郁滞,血脉瘀滞,津凝成痰,气滞血瘀痰凝,结于胁下,则形成疟母。(诊断]1.寒战、发热、出汗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

8、形同常人,为诊断的重要依据。2.居住或近期到过疟疾流行地区,在夏秋季节发病,可作为参考。3.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涂片检查疟原虫,若查到疟原虫则为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鉴别诊断)疟疾需与其他有寒热往来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感冒、伤寒、下焦湿热、肝胆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