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

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

ID:10400395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_第1页
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_第2页
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_第3页
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调脂积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调脂积冲剂中医药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Tiaozhijigranulespreparedbyourhospitalon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Methods:SeventyNAFLDpatientslyassignedtotreatonths.Tiaozhijient,liverfunctionandserumlipidsinedinbothgroups,ased.Results:ThelevelsofALT,A

2、ST,GGTprovedinbothgroupsaftertreatment(P<0.01)a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epatternofTGandTCent,andP>0.05betptomsdefinedbyTCMhadbetterimprovementintheTiaozhijigranulesgroup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sagingoutes(P<0.05).Conclusion:TiaozhijigranulesmaybebetterforNAFLDpatientsinterm

3、sofTCM.  Keytherapy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并可发展为肝细胞癌[1]。由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NAFLD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2]。其中NASH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3]。笔者运用自拟方调脂积冲剂治疗NAFLD,取得较好疗效,报道

4、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0例,按投掷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8~77岁,平均(46.0±13.7)岁,平均病程(24.1±10.4)个月;其中单纯性脂肪肝1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9例;B超示脂肪肝程度:轻度29例,中度5例,重度1例。对照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7~81岁,平均(50.9±16.4)岁,平均病程(22.3±12.1)个月;其中单纯性脂肪肝1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0例;脂肪肝程度:轻度30例,中度3例,重度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脂肪肝程度等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1.

5、2诊断标准参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4]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5]标准,两组病例均排除其他肝病或其他因素引起脂肪肝。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调脂积冲剂(由莪术、郁金、莱菔子、半夏、生山楂、川朴、枳壳、泽泻、白蔻仁等组成,颗粒剂,规格:每包含生药4.14g),1天2次,1次1包,温水冲服,病情严重者剂量可加倍,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给予荷丹片(由荷叶、山楂、丹参、番泻叶、补骨脂组成,规格:0.73g×24片),1次2片,1天3次,饭前温水送服,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

6、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肝脏影像学改变。中医症状积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制定,按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1、2、3分。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治疗结果  3.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LT、AST、GG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3.2治疗前后

7、两组血脂、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TG、TC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两组血脂测定值与症状积分比较  3.3治疗前后两组B超结果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超检查肝脏影像学均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