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9667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基于信贷渠道视角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理论研究评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信贷渠道视角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理论研究评述摘要:我国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研究起步比较晚,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基于信贷渠道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更是比较少,而现有的经济措施往往又忽视了信贷政策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会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区域经济差异扩大,也影响到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成果。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学者基于信贷渠道视角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翔实的综述,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研究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理清思路。 关键词:信贷渠道;货币政策;区域差异 一、信
2、贷渠道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概念 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但是,相同幅度的货币收缩和货币扩张,却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一般认为,在经济紧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不仅依赖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这种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其机制被称为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除了上述一
3、般意义上的非对称性之外,还包括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内的非对称性,以及对不同行业的非对称性效应。 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理论的研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般把信贷渠道分为狭义信贷渠道和广义信用渠道两种,分别说明如下: 1、狭义信贷渠道。此渠道强调的是银行在信贷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基本原理可以用Bernanke和Blinder的CC-LM模型来说明:在标准的IS-LM模型中,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均衡,厂商投资是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完成的。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等问题,债券并不可以完全
4、替代银行贷款,有些企业是银行贷款的依赖者,所以厂商的投资需求不但和债券利率负相关。也受到银行的信贷资金的约束,这样标准的IS-LM模型中的Is曲线就变成了cc(商品和信贷)曲线。2、广义信用渠道。此渠道也叫资产负债表渠道,主要由Bemanke和Gertler(1989)提出。他们认为,同样是由于在信货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为了减少道德风险,银行发放贷款需要有抵押品,或者要求企业有一定的“净值”——企业拥有的流动性资产和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的加总。此“净值”的多少与外部融资支付的溢价成反比,净值的下降一方面提高了借款人
5、为外部融资所付出的溢价,另一方面提高了外部融资的需求最,从而影响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此渠道也被称为金融加速器,意指由政策导向而引致的利率变化效应被宏观放大。 二、文献综述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区域差异和信贷渠道的理论的研究上,严格来说,现代货币政策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挥作用的,尽管人们一直将研究热情放在了货币政策的数量、时间、政治等效应分析方面,但仍然有一些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区域效应。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于市场缺陷的认识和对利率作用的反复检讨,信贷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开始得以强调,货币政策传
6、导研究则更加丰富和多样。斯蒂格利茨等提出了均衡信贷配额理论,确立了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格林沃尔德和斯蒂格利茨在《不完全信息、财务约束与商业冲动》中强调了信贷在经济周期中,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向经济的传导中的作用,不仅修改和扩展了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也从定性研究深入到了定量研究阶段,并逐渐形成了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两种信用传导理论。 80年代以来,麦金农(1985)奥伯斯费尔德(1996)将汇率因素纳入了货币传导研究中。另一方面,以新剑桥学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后凯恩斯主义从凯恩斯早期的货币
7、理论出发,在特别强调经济过程不可逆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指出经济过程是随着真实时间而不是逻辑时间演进的,制度环境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变化是不确定的,从而导致经济结构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托宾和莫迪戈里安尼提出的理论和财富效应,在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的新热点。后凯恩斯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SheilaA.Dow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撰写文章和出版书籍。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阐述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不对称的问题。她和该学派的其他经济学者的研究证实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明确存在,而
8、且各地区信用的不稳定性不仅是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受到地区经济主体的金融行为因货币政策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影响。这进一步支持了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国内的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孙天琦(2004)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应当考虑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