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ID:10384353

大小: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6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_第1页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_第2页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_第3页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_第4页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文学中的器物形象及其审美价值———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一、引言  王安忆的《长恨歌》自1995年问世以来,屡获国内外多项文学大奖,也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誉,是当下文学研究经久不衰的话题。综合各家之言,笔者发现,《长恨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历史怀旧角度阐释作品。《长恨歌》发表之初,《钟山》杂志曾专程到上海召开了作品讨论会,而与会的评论家也大多将它看做是一部好看的怀旧小说。1996年,罗岗撰文对《长恨歌》的怀旧主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二是从城市主题角度阐释作品。华霄颖把《长恨歌》置于上海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深入探索了上海市民文化尤其是弄堂

2、文化对作品的影响。陈思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则是刻意地为上海这座城市立像,她不但写出了这个城市的人格形象,也刻意写出了几代市民对这个城市曾经有过的繁华梦的追寻。三是从女性叙事角度阐释作品。1998年,南帆撰文提出《长恨歌》的城市是一个女性视域之中的城市,这种女性视域的运用使得小说同波澜壮阔的主流历史疏离了。张浩指出《长恨歌》将城市从男性的文学传统中解放出来,用女性鉴赏的眼光描写了城市的种种趣味,以及女性对这个城市的感觉。四是从叙事学角度阐释作品。《长恨歌》独特的叙事技巧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南帆发现《长恨歌》的文本出现了某种奇异的特征:散文式的抒情和分析大

3、量地填塞于人物动作的间隙。颜琳认为《长恨歌》是对传统小说成规和构成要素的又一次反叛。五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把王安忆与张爱玲进行对照。1996年,《读书》杂志刊登了王德威的《海派作家又见传人》,该文开启了国内张爱玲与王安忆比较研究的先河。此外还有论者从宗教文化、悲剧意识、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解读作品,拓展了《长恨歌》的阐释空间。再一次细读文本,笔者发现,《长恨歌》中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这就是器物的大量描写。据不完全统计,《长恨歌》涉及的器物数量不下20种,大致可分为衣物、食品、用具三大类,有的贯穿全文,有的只在某一个阶段出现。王安忆曾说器物

4、是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长恨歌》中,这些数量众多、频繁出现的器物究竟有什么意义?它们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还是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器物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本文拟从器物进入《长恨歌》,重点选择金条、服装、家居三个类型作为分析范例,尝试着从细微处打开一条通向文本深处的通道。  二、金条:关乎小说的说服力熟读  《长恨歌》的读者不难发现,在王琦瑶波澜不惊的人生中,穿梭过很多人。有的转瞬即逝,仿佛过眼云烟;有的短暂停留,然后不知去向;有的来来去去,最终选择离开。掐指数去,唯有一盒金条,在王琦瑶的人生中静静

5、地守护着,不离不弃,相伴左右,直到生命的终止。这一盒金条,在小说中无疑成了仅次于主人公王琦瑶的一个重要角色。金条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第一部行将结束的时候,时间是1948年。一个漆黑的夜晚,李主任将一个装有金条的木盒放在王琦瑶枕边,此后俩人再无聚首。带着这盒金条,王琦瑶走进了新时代。金条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说第二部快要结束的时候,时间是1965年,与第一次出现,中间隔了快二十年的光阴。未婚的王琦瑶生下了来路不明的女儿,因为孩子出麻疹,手头紧,托人兑换了一次金条。金条第三次出现,是在小说第三部的第一章,时间是1977年,与第二次出现,相隔又有十余年。这一次王琦

6、瑶动用李主任留下的金条,并不是生活窘迫,而是为了购买衣物,追赶时尚。金条第四次出现,是在小说第三部的第二章,时间与上一次相隔不久。王琦瑶这一次兑换金条,原因是女儿的男友小林被大学录取,为了表示庆贺,她打算出钱让小林带女儿去杭州旅游。金条第五次出现,是在小说第三部的第四章,王琦瑶的故事行将结束,时间是1985年。年过半百的王琦瑶为了留住比自己小一轮的男人,拿出装金条的雕花木盒,可老克腊并没有接受金条,而是选择逃走。金条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结尾。这一回,金条要了王琦瑶的命。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一个叫长脚的年青男子潜入王琦瑶的卧室偷盗金条,被发现后,用手掐

7、死了王琦瑶。作为物质形态的金条为什么在小说中贯穿始终?它与王琦瑶的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它又是如何转化为小说叙事的内在肌理?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何谓小说的逻辑、情理与说服力。王安忆曾以小说中的生计为例,专门探讨过小说的逻辑、情理与说服力问题。她说:小说中的生计问题,就是人何以为衣食?讲到底,我靠什么生活?听起来是个挺没意思的事情,艺术是谈精神价值的,生计算什么?但事实上,生计的问题,就决定了小说的精神的内容。一个作家如果你不能把你的生计问题合理地向我解释清楚,你的所有的精神的追求,无论是落后的也好,现代的也好,都不能说服我,我无法相信你告

8、诉我的。谢有顺充分肯定了王安忆提出的这个问题,他说:现在很多的年轻作家,都在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