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

ID:10384134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_第1页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_第2页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_第3页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_第4页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和谐社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所蕴涵的哲学意蕴,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策略论指导作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坐标。  关键词: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哲学  1672-9749(2008)01-0040-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从理论渊源讲,既可溯源于古代中国人“大同社会”理想,又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直接衔接摘要: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生产力发展

2、的历史观、突出“联系”的辩证法是其主要构成要素。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意蕴,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策略论指导作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坐标。  关键词: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哲学  1672-9749(2008)01-0040-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从理论渊源讲,既可溯源于古代中国人“大同社会”理想,又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直接衔接。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和使用过“和谐社会”概念,但他的“小康社会”,其精髓内涵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契合,是和谐社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前预别称。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凝聚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哲理意蕴。

3、在21世纪的中国,深切把握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内敛的哲学精神,提高运用哲学思维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际理由的自觉性和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和谐者,和顺、协调、相得益彰之谓也。在邓小平精神界域和理论视野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谐进步的社会。“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段讲话浓缩了邓小平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4、的愿景构想,是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完美的表征与概括。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以博大深沉的哲理内核为支撑,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建构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历史性结合。  贯通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精神主要有:    一、统御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导向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人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视价值原则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引领、导向作用,认为社会历史运动是合客观规律性和合主体目的性的统一。邓小平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旨,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和谐”本质上是属人的和

5、谐,和谐社会的“和谐”一词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存在状态本身,而且还折射了主体对事物特定存在状态的价值认同,反映了主体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从语词学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上看,“和谐”是一个褒义词,表露出主体对特定客体的喜爱、激赏和赞美。在邓小平的精神视域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以人为本”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依归和根本价值准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到以人为本。  1.价值目标是“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  任何经济指标的制定,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承受力为考量前提;任何增长方式的确立,必须统筹兼顾人民群众

6、的利益关系链条,正确处理眼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等等复杂关系;任何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的实现为基础。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每一步都与人民福祉紧密相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便是他安排设计的伴随生产力发展而人民生活水平要相应达到的梯级序列目标。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五条要点概括,后三条着重强调的就是人民利益目标。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价值核心和价值归点也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价值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

7、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一切以人民的爱憎好恶取舍为标尺和旨归。  3.价值实现要以调适人民利益关系为中心切入点  助强扶弱,削减收入差距。在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基础上建立社会成员利益竞争条件、机会的相对平等机制和社会成员利益分配的相对均衡机制,实现各民族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群体阶层之间的和谐共进。“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