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79360
大小:63.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新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绪论,产业经济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绪论,产业经济学论文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近些年来,我国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而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而不是第一强国,要想使我国成为汽车强国则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经之路,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开始推广到2013年以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始终处于好不叫座的境地,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性和发展中存在市场失灵
2、的现象,世界各国尤其是相对发达国家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实施性生产阶段颁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引导和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让市场和政府共同起作用,以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所谓的产业政策绩效是政府依据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所制定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在实施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产业政策的力度是否维持不变?产业政策的投入过程中
3、权重是否需要调整?产业政策的产出指标是否令人满意等等,从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产业政策绩效有待提高和深入研究。 二、选题研究意义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采用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开发创新的成果进行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集群,具有战略性、智力密集性、关联度高、创新性、高投入高产出性和环保性等内在特点。新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家综合能力的制高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处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各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提
4、升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的重要地位。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才能培育壮大,为此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 本文的选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一定的意义,理论上讲,产业政策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目前来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的重点在于产业政策内容的制定、实施、国内外相关产业政策的对比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很少从政策绩效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实践中,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产业政策是否有效要看是否作用于产业,并实现了预期目标
5、。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政策绩效研究的相关文献 产业政策绩效是政府对制定的产业政策在具体实施手段以及实现目的的具体表现,并且是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理性考虑的问题,对产业政策绩效研究已经成为多个国家或地区所研究的热点问题,大致分为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对产业政策的效应经行分析。 (一)理论层面 国外学者早在1970年,就有针对产业政策绩效这一经济概念的研究,H.Lassan在2007年将提出了经典的政策评估是通过投入产出级因果机制来分析产业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否,来分析产业政策的实施对社会效应的影响。 A.Premchand在1
6、995年将政策绩效用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模式来概括,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这一评价模型与绩效评价的衡量标准相呼应,但随着对产业政策绩效的研究,将民众的满意度、回应度等社会效应指标考虑进去,增加了绩效评价的全面性。2002年MarikoSakakibara在分析产业政策绩效时对日本和韩国的产业政策进行对比发现,韩国想通过产业政策来达到甚至超过日本的规模经济,然而在实施了产业政策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研发合作以及知识共享,却给其相应的制度结构和组织研发带来较大障碍。2006年MaxAhman在对日本该时期新能源
7、汽车产业政策汇总分析,发现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均曾采用长期战略规划,从技术研发发到市场支持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然而混合动力汽车在没有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却获得成功。 国内对产业政策绩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国外研究所带动,对产业政策这一概念,早在1992年周小川等人就对产业政策给出了几个定义:一是在市场可能存在缺陷的方面,政府应采取一定的弥补措施如政策倾斜,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二是促进贸易发展以及加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实施中性产业政策,协调各产业均衡发展;三是弥补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价
8、格不合理所造成的资源配置失效问题。曹休宁等人在2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