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论文

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论文

ID:1037925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论文_第1页
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论文【关键词】老年人;开胸手术;呼吸衰竭;护理开胸术后病人发生呼吸衰竭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是开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术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1〕,而开胸手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往往导致呼吸道感染,严重者造成呼吸衰竭〔2〕。我院对48例实施开胸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开胸术后出现呼吸衰竭患者48例,男34例.freel1,湿化呼吸道的速度以10~20ml/h为宜。采用0.5%碳酸氢钠湿化液湿化气道,0.5%碳酸氢钠液的作用:①软化

2、稀释痰液;②快速较多量湿化液的注入,促进痰液上下移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另一方面也有由于振动附着在气管管壁及小气道内的痰液并使其松动、脱落,不易形成痰栓;③对阴性杆菌有理想的清除作用,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与耐药菌株的增加,使肺部感染率下降。观察患者双肺痰鸣音,每次吸痰的黏稠度、气道压力,咳嗽等状况,了解患者气道情况,适时吸痰同时采用叩背、压迫气管等方式,以利于痰液排出。但对食管术后的患者,由于吸痰可使胸腔压力增加,加重痰液反流或误吸,因此吸痰时须严密观察,保证气管套管的气囊充盈,以免引起肺内严重感染。每隔4h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及胶布和牙垫的固定情况,避免因导管移位造成单肺通气等

3、。由于肋间神经丰富,胸部手术切口长、创伤大,病人术后疼痛明显,而不敢咳嗽。因此,病人术后可用硬膜外止痛泵或止痛药,减轻疼痛。鼓励病人在疼痛减轻时咳嗽、排痰。1.6结果手术后出现心脏并发症23例,肺不张8例,切口感染2例,支气管胸膜漏5例。术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2讨论呼吸衰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呼吸生理和肺循环血液流体力学的变化,导致肺内残气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氧合障碍等,从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在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我们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氧合和通气需要的同时尽量避免肺损伤,也就是实施肺保护性策略,以最低的吸氧浓

4、度、最小的压力和容量保证基本氧合。在机械通气时,初次插管4~12h为容量型辅助控制通气方式,以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通气时间为4~12次/min,PSV:4~12cmH2O,稳定4~24h,可以间断试脱机4~24h,72h内未再行机械通气者为撤机成功〔3〕。由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减弱,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减退,同时由于手术和麻醉插管的刺激,造成痰量增加,不宜咳出,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衰竭。因此,在吸痰前先给患者吸人100%氧1~2min,然后置人吸痰管至气管最深处,上提1cm再打开负压,吸引压力≤6.7kPa,边旋转边吸

5、引退出,至有分泌物时停留片刻,随后迅速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防长时间缺氧加重,吸痰完毕再提高吸氧浓度3~5min,对痰液较多的患者,吸痰不易一次吸净,要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由于全麻开胸术后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胃管、气管插管的介入及吸氧、雾化吸入等,使细菌有了便捷的通道,因而使病人呼吸道定植菌发生概率增大,增加了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因此术后护理中要加强防护,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定植菌的侵入,密切观察病人的痰液颜色,黏稠度,严密观察有无呼吸道感染的征象〔4〕。并定时辅助排痰,雾化吸入,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减少术后通气不足及肺不张。由于胸部解剖的特点,胸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

6、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胸壁和肋间神经的创伤较大,术后各种监护管道和引流管较多,导致术后患者比其他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5〕,疼痛更明显。病人出现剧烈的疼痛,往往不配合做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容易造成气道阻塞,通气不足,使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低,交换异常。因此,护理时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在咳嗽时协助病人用手压迫两侧胸部,但以不影响深吸气为宜。同时教会病人左、右卧位,适当饮水,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但禁用吗啡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总之,老年人各种功能都处于逐渐衰退阶段,肺活量降低,气体交换减少,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6〕,加之手术的

7、刺激,易产生限制性呼吸困难,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易至低氧血症或高碳血症〔7〕,因此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早期诊断,及时采用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及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