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

ID:1037827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_第1页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_第2页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_第3页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及其被害预防(1)  [摘要]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犯罪加害人与犯罪被害人同时为在校大学生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借鉴现代被害人学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作为潜在犯罪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条件,全面揭示大学生的刑事犯罪被害性,并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措施,是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被害性;被害预防  Abstract:Theproblemofcriminaloffencesofcollegestudentsbeesincreasinglyserious.Animportantchara

2、cteristicisthatbothcriminalsandvictimsarecollegestudentsentofmodernvitimologyandgivingadeepstudyonthevictimconditionhimself,thispapertriestoprehensivelyrevealthevictimityofcollgeestudents’criminaloffences,anddevelopthemeasuresspecificallypertinenttocollegestudentsforpreventionofvictimization,porta

3、ntapproachtoeffectivelyproventandreducecriminaloffencesofcollegestudents.    Keyinalvictimity;victimizationprevention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屡屡发生在在校大学生身上的种种犯罪现象,不仅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格格不入,也严重损害了“天之骄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据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的统计,2005年在高等学校相对集中的北京海淀区海淀公安分局刑事拘留的大学生是2000年的

4、3.8倍,大学生犯罪人数同比上升282%[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这些大学生犯罪案件中,犯罪加害人与犯罪被害人同时为在校大学生的约占70%,在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犯罪的最主要受害对象。这就是说,探寻和研究在校大学生成为刑事犯罪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规律,进而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的措施,以减少或克服大学生的犯罪被害性,也是实现有效预防和遏制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犯罪被害性的概念    被害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普遍存在的常见事实现象。广义上讲,人们因遭受犯罪、自然灾害、战争、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外力而致的身心损伤、感情痛苦、经济损失或基本权利的重大损害等都是被害

5、,而狭义的被害则专指因遭受犯罪而受到的损害,即刑事被害。本文所谓的大学生被害即是从狭义而言,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学生因遭受刑事犯罪而致的身心损伤、感情痛苦、经济损失或基本权利的重大损害。  “被害性”这个概念作为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被害现象的某种共同属性的抽象,首先是由以色列学者、被害人学的创始人之一本杰明•门德尔松提出来的。他用被害性这个概念来特指遭受某些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某些损害的所有各类被害人的共同特征[2]181。奥地利学者琼•格雷文在其书信中称被害性是“一种由内在、外在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因而使人成为被害人的那种特性”[2]18。门德尔松

6、和格雷文所指的被害性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即广义被害人的被害性,不仅包括刑事犯罪被害人,而且也包括社会、自然灾害等意义上的被害人的被害性,这样的被害性概念外延过于宽泛。  日本学者宫泽浩一在其著作《犯罪与被害者——日本的被害者学》一书中对被害性作出了专属于犯罪被害人的定义,即指“在犯罪过程中与犯罪的发生有关的各种条件中属于被害人的各种条件的总括”[3]33。宫泽先生根据导致被害人被害的各种条件的作用不同,又进一步将被害性分为被害的诱发性和被害的易感性。宫泽先生站在狭义被害人说的角度,将被害性定义为犯罪被害人容易受害的个人所有的特性,使现代被害性问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后来学者关于犯罪被害性问题的

7、研究普遍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如近年国内有学者认为“犯罪被害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由被害人的性格、气质、生理素质、能力、人格倾向性等主观条件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的内在的总的倾向性。”[4]笔者亦以此说为依据,认为所谓大学生犯罪被害性是指由在校大学生内在的主客观条件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的各因素的总和及其相互关系。    二、大学生犯罪被害性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犯罪一般颇具智能性。犯罪人往往不会贸然行事,而是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