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

ID:1037273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_第1页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_第2页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_第3页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_第4页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  一、以全球视野走向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  西方现代美学的美育化转向被曾繁仁所重视与把握。曾繁仁对这些有益资源的借鉴与吸收,为生态美育继续深入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契机。曾繁仁以审美力、中和美育观与生态审美观为其美育理论的内核,建构起生态美育理论体系并不断走向深化与完善。生态美育的建构促使其整体学术思想达到质的飞跃。曾繁仁生态美育是以审美作为其美学上的出发点,以生态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教育学为共同融合统一起来的深层建构,从而达到了生态审美与人生审美的高度契合,并以塑造生态自我、审美自我与创美自我为新型人格目标。曾繁仁将审美作为一个

2、与人的生存质量、与人的主体活动直接相关的价值范畴,促使生态美育达到了理论深度与价值高度的统一,并呼吁人类以大地之子的情怀感恩于大地母亲。  (一)生态审美观与新人文主义精神  21世纪,曾繁仁的学术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其标志性成果就是生态审美观的提出,实现了由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型。曾繁仁在《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与美学的改造》一文中提出了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简称生态审美观,并指出这一审美观的提出受启于海德格尔。曾繁仁认为,从康德开始,西方现代美学走向美育转向[1](116).康德的美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美的方式,尼采的人生艺术化的存在方式,萨特的

3、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命题,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的审美人生等等,呈现出西方存在主义美学的蓬勃发展之势。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后现代经济与文化形态的产生,存在论美学逐渐成为西方当代美学的主流。    生态美育的研究更是使存在论美学获得丰富的营养,更具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成影响巨大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2](234).曾繁仁指出以生态观与存在论结合而形成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较之于以往的存在论美学深化了存在的内涵,从以往关注自身-人-社会扩容到自身-人-社会-自然这样一种生态系统整体之中。从存在层面来说,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X络中的一个链环,两者是一种相对平

4、等的关系;从生态整体来说,空间上人与地球休戚与共,时间上人属于自然生态链环之一环;从长远利益来说,人类必须转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建设与呵护人类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  曾繁仁借鉴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论真理的敞开天地人神四方游戏说等价值资源,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为指导,吸纳中国古代美育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提出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这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生态审美观内涵较为丰富,且重要范畴于有关美学、哲学与文化的范畴,曾繁仁从四个方面给予阐释:生态审美观的文化立场。生态审美观依

5、据当代哲学与文化立场的转变而提出,借鉴如下重要范畴:  其一,生态存在论,为美国后现代理论家大卫雷格里芬在其《和平与后现代范式》一文所提出,主要针对现代化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尤其是生态恶化问题、人性精神危机问题等严重阻碍了世界的和平,从而提出的生态存在论;其二,有机世界观,由美国环境哲学家JB科利考提出,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睦相处;其三,共生理论,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他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相对平等;其四,生态环链理论,由西方学者如英国的汤因比、美国的莱切尔卡逊等提出,主张人属于自然的生态环链之一,这并非是反人类主义论调

6、,而是强调人类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其五,该亚定则,由英国科学家拉乌洛克提出,他借用希腊神话地母该亚形象,将其比作大地母亲并赋予大地生命的理念,呼吁人类应该以敬畏的态度尊重大地母亲。  西方现代美学的生态范畴。主要借用海德格尔的美学范畴如诗意的栖居、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家园意识、环境意识、参与美学、场所意识以及生态审美教育、生态审美实践、生态审美批评等生态美学资源。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生态范畴。如天人合一万物齐一论中和论等。  审美批判的生态维度。席勒由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人性分裂展开了审美批判,通过审美批判实现审美救赎是美育的一个重要

7、功能。曾繁仁指出,生态审美观只有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才能实现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的统一[3](9).由此可见,生态审美观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与理论广度,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主张人与自然的相对平等;在向往诗意栖居的同时,宣扬人的精神家园和场所意识;在审美批判的同时,展开审美救赎并希望人类尽可能地走向诗意栖居。  虽然,曾繁仁没有以生态美育学科这一称谓赋予生态审美观,然而,曾繁仁勾勒的生态自我新型人格,实属生态美育的价值本体。美育学科的建设问题本来就是人的建设问题。曾繁仁深刻地认识到,生态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一旦解决了人的问题,生态问题便会迎

8、刃而解。生态危机是人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诱发的一些列严重的灾害问题,只有唤醒人类并重塑人类的审美意识与反思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