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

ID:10371053

大小:103.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06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_第1页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_第2页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_第3页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_第4页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战乱年代的另类书写——试论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我对战争是怎样具体改变了作家的生存处境和思想观念这一课题深感兴趣。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周作人、卞之琳、冯至、师陀、路翎、废名等中国现代作家多可以此入手进行研究,进而探究战争带给他们的新的创作风貌和精神面向。在我看来,其中的废名更是一个难得的范例,只有他在整个抗战期间真正回归了底层,与乡民一起避难,并有战时直接在乡间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他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经历和视野因此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尤其是他在战后根据自己的避难生涯写成了一本书,对战时的阅历和心态做了直接而宝贵的纪录。1937年抗战的爆发改

2、变了当时作为北京大学讲师的废名象牙之塔里的生活。按规定,北京大学只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才有资格去西南联合大学,废名则回到了老家湖北黄梅。经历了多次挈妇将雏弃家“跑反”的流徙,终在1939年,凭借从亲属那里借到的三元钱旅资,辗转到了一个乡村学校——金家寨小学教国语。半年后又赴临时设在五祖寺的黄梅县中学教英语,抗战胜利后才得以重返北大任教。1947年,应《文学杂志》的编者朱光潜之邀,废名创作了以自己故乡避难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从1947年6月到1948年11月在《文学杂志》连载,于是,就有了《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以下简称《坐飞机以后》)的面世。读《坐飞机

3、以后》之前的心理期待,是预期看到一部乡土乌托邦的图景,看到乱世中难得的世外桃源般的时光,正像废名在二、三十年代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桥》,勾勒的是田园牧歌的理想国图式那样,或者像1932年出版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描摹的是一种北京西山出离尘寰般的隐居生活。然而废名在《坐飞机以后》中的变格,着实令我吃惊。小说中的“莫须有先生”的形象当是《莫须有先生传》中的传主形象的赓续,1932年“版”的莫须有先生的形象是一个颇有点儿像堂吉诃德的喜剧人物,“对当时的所谓‘世道人心’,笑骂由之,嘲人嘲己,装痴卖傻,随口捉弄今人古人,雅俗并列”。废名创作这部小说时带有几分“涉笔成书

4、”的游戏态度,尤其大肆玩弄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看来也有超前性的先锋叙述,但它除了叙述和文字的快感外,在内涵方面是较为空洞的,称《莫须有先生传》只是一部语言游戏和叙述游戏也不过分。所以到了四十年代,连莫须有先生本人对当初的自己也表示不甚满意,在《坐飞机以后》的“开场白”中莫须有先生即表示“我现在自己读着且感着惭愧哩”,《莫须有先生传》是自恋的镜像,是孤独的呓语。鲁迅当年称废名“过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只见其有意低回,顾影自怜之态”,是大体准确的评价。1947年的废名还称《莫须有先生传》中的“事实也都是假的,等于莫须有先生做了一场梦”,而《坐飞机以后》则“完全

5、是事实,其中五伦俱全,莫须有先生不是过着孤独的生活了”。当然四十年代的莫须有先生依旧像《莫须有先生传》中一般自鸣得意,夸夸其谈,自我膨胀,但是这部新小说总体上看的确是废名极力声明的一部写实性的“传记文学”,除了莫须有先生这个名字是“莫须有”的之外,小说更接近于信史而远离虚构作品,基本上可以当作废名故乡避难生活的传记来看。而充斥于小说中的莫须有先生的长篇大论也值得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认真对待,小说由此堪称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历经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涯的另类心史,是废名在小说中一再提及的“垂泣而道”之作,在某些段落可谓是忧愤之书,甚至可以说是像当年鲁迅那样忧愤深广。废

6、名极力使读者改变对三十年代那个疯癫癫的莫须有先生的印象,以期引起读者对小说中的宏论充分重视,正是因为小说中表达的是废名在整个抗战期间避难乡间从事的思考,其中的思想大多关涉国计民生,伦理教育,生死大义,道德信仰,是从底层和苦难生活中逼出来的活生生的念头,而非象牙塔中的凭空玄想。我的以为废名在故乡过着隐士般生活的预期压根儿就是错的,正如小说所写:“莫须有先生现在正是深入民间,想寻求一个救国之道,哪里还有诗人避世的意思呢?”抗战阶段归乡避难反而给他提供了一个重新考察乡土民生和社会现实的历史机缘。小说由此呈现了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处境,传达了深入民间之

7、后的沉潜的思索。我正是从一个作家的心灵历史和思想自传的角度看待这部小说,而这也恰恰符合废名对读者的要求。他一再声称“本书越来越是传记,是历史,不是小说”,读者也需要调整阅读心态,把莫须有先生的诸多惊世骇俗之论,看成是肺腑之言与庄重之语,是战时废名潜心思索的如实传达。其中的观念取向有些是当时知识界普遍共享的,有些则颇不合时宜,是独属于废名的观念和思想。虽然这些思想从形态上讲无疑是小说家言,既显得另类,又显得驳杂,并无系统性,但仍不失为考察四十年代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一个案例。其历史价值尚不在废名所标榜的“它可以说是历史,它简直还是一部哲学”,而在于它的真实性。当

8、我们把小说当成作家真实经历和思想的“写实”性纪录,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