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69096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误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误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摘要】高职学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功利思想、偏科现象和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文章对产生这些错误认识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关键词】学习心理误区;原因;对策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改善学习效果,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应担负起的一种责任。一、高职学生存在的几种学习心理误区及原因分析(一)读高职没有出息..,得过且
2、过混张文凭这种心理在高职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中较为普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试失利者。他们大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方面比较欠缺。他们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考上本科院校才能出人头地,才会有出息。而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校园外部环境,还是在教学条件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与考上本科的高中同学的交往中,看到了这种差距,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读高职很
3、没面子,看不起自己,甚至看不起就读的学校和老师。在这种妄自菲薄中,他们的意志日渐消沉,更加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也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社会对其的容纳有一种怀疑,感到前途渺茫、失落和自我轻视。由于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作怪,造成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普遍,学习风气较差。(二)在学校里混个一官半职,再争取入党在高职院校不乏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学习好不好没关系,只要在辅导员、部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当上学生干部,入了党就行,今后就业就会有保障。这种名利思想使他们入学不久就特别热衷
4、于学校里各种社团的招募、竞选活动;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如攀扯老乡关系、请客吃饭等。一旦进入了某个社团,“忘我工作”而漠视学习;工作热情高涨,而学习方面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的学生,不管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认识,先写份入党申请书争取进入党校培训再说。有这种“当官”、入党名利思想的学生,他们想的不是怎么用实际行动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而是一门心思钻研各种歪门邪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一些学生中甚至流传这种说法“入党靠的就是关系”。这种追逐名利的不健康思想,使得他们
5、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学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读书无用、文凭贬值、当官发财等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冲击很大;当然,学校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三)基础课、理论课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实践课就行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高考的失利使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有种恐惧感和厌恶感,所以他们不仅对诸如数学、英语等基础课不感兴趣,就是对与专业相关的理论性、计算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也不愿学习。另外,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是生产一线,不需要理
6、论知识,所以就放弃了对这类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相对来说理论性浅一些,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于是便出现了这种偏科的现象。(四)将来的工作是技术型、管理型的,专业学习只要懂方法就行,不需要亲自动手基础知识的薄弱使得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真正到了实践环节,他们往往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拿笔者所教的土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砌筑、抹灰等实训课上,相当多的学生只是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不愿意自己动手,惟恐弄脏了衣服,弄粗了皮肤。由于家庭物质条件优越,大部分高职生养成了不愿动脑,更不愿意动手,怕
7、苦怕累的习惯,还振振有词:“我将来是施工员、技术员,这些工作是民工做的!”有这种安逸心理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饱读诗书,有一种优越感,不屑于干“农民工做的事”,最后成了眼高手低的评论家。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总认为:上大学就应该在学校学知识,毕业后搞科研和上层建筑,而对于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将来从事一线技术型动手人才,则感到自卑与反感,“高职生自卑”、“劳动低下”成为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影,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着高职生在学业上的进取。二、引导高职学生走出学习心理误区的对策(一
8、)要解决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首先要帮助他们对自身准确定位高职教育“高”在何处,与本科生区别在哪里,有什么优势,处于怎样的劣势,对这些问题,要跟学生分析透彻。一个人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当定位过高时,则会好高骛远,而一旦现实与目标产生很大的差距,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相反,当定位过低时,则会妄自菲薄,因为自卑而产生压力。只有对自己准确定位,有“自知之明”,才能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善于正确地自我接纳。面对严峻的就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