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

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

ID:10363831

大小:56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_第1页
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_第2页
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_第3页
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文化生态学结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文化生态学论文建筑——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艺术近几年,不少网站开展了关于中国最丑陋建筑的评选,关注和参与投票的人众多。这些评选虽然不一定权威、客观,但却是公众情绪的一种表达,因为人们对丑陋建筑忍无可忍。丑陋建筑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中国对建筑文化生态认识的不足,甚至缺失。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建筑中的反映。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建筑本身便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顾名思义,建筑文化就是建筑师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反映,它将建筑作为媒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生活地区的地域特征

2、。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建筑文化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一地域原生的文化,另一类是在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新形成的文化。建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必然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发展、更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靠其原生文化的“进化”,带来自身的更新发展,由于受自身变化的推动,这种发展变化具有主动性和有序性,也保持了自生文化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另一种途径是靠外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从最初的生硬、被动、无序到最终推动原生文化发生转化这一漫长过程,所谓的“外来文化”不断对“原生文化”造成冲击和渗透,最终二者取长补短,融合出新的文化。通常这两条途径是同时存

3、在的,共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和升华。很显然,当代中国在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方面任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网友评选出的最丑陋建筑中有很多是照搬国外的山寨建筑。美国的国会大厦、法国的凯旋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都可以在国内各大城市找到粗陋的仿制品。江苏某监狱堪比“白宫”,欧式建筑,小桥流水,极尽奢华。整个建筑与实际需求完全脱轨,似乎是一个脱离了现实文化环境的“洋住宅”,引得不少网友称,这样的监狱堪比高档小区,他们也想进去服刑。  也有一些自称使用中国元素的建筑,却更像一种异化的民族印象。北京一家酒店,整幢楼就是“福禄寿”三星造型,把民间对金钱、权势的迷恋表现得

4、淋漓尽致。还有沈阳的一座大厦,显示了设计者对“孔方兄”的尊崇和热爱。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建筑只是一些简陋的相似性的联想,甚至连联想都没有。还有一类建筑,就是一味追求高大宏伟。这似乎成为了当下的一种风气,盲目贪大,一味攀高。全世界20幢最高建筑,其中11幢在亚洲,而11幢中就有9幢在中国。据说,到2016年,全国不少二三线城市都将出现超高层建筑,某地甚至还有两个月建成一幢比迪拜哈利法塔还高10米的大楼的计划。这些过分高大的建筑,在其所处的环境中显得突兀而缺乏美感,但它们却很可能满足了某些人对政绩和荣耀的追求,在有些人的眼里,建筑早已被异化了——高度比功能重要,

5、名气比造价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事实上,足球场那么大的浮雕和摩天大楼那么高的门,也仅仅是大和高的丑陋而已,它们与周围环境极度失调,彰显着建筑文化的缺失和人文关怀的匮乏,这样的建筑注定是悲哀的。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城市建设相对经济发展来说往往见效更快,长期以来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短平快”的建设节奏,加上某些领导“特殊”的审美需求,难免出现一批“非正常建筑”——它们开工快,建设快,忽略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对话,成为权力在建筑领域的“图腾”。当这样的忽略建筑文化的传承、拒绝与周围环境对话的建筑,以强势的姿态在城市中出现时

6、,公众的心理可能产生抗拒。抗拒的产生,根源在于现在我们的一些建筑话语其实已被代表权力或资本的威势话语所取代。 一栋建筑,当它真的能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扎根土地,才是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最好的注解.而今很多建筑师打着创新的旗号,纯粹追求外形的新奇,仅仅关注表面的东西,忽略了对周围环境,城市肌理及历史文脉的尊重。这样的建筑也许在短期内会成功吸引大众的眼球,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但是从长远的文化生态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是极度不可取的。单纯的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不仅会造成建筑内部空间的难以利用,浪费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和建筑材料,更会造成城市文化肌理的破坏,影响城市环境

7、的整体性。如最近网上热议的苏州“大秋裤”。苏州的“东方之门”共69层、高301.8米,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贸区东、星港街以西的地块上,是一座双塔连体门式建筑。其设计灵感来自于苏州古城门的创意。但显然,当地老百姓对所谓的“世界第一门”并不买账,因为虽然“东方之门”的创意来自苏州的古城门,但是建筑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很好的阐述,与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只是一味地追求“第一”的名号。盲目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而又无法把握传统文化的本质,精髓,最终只会导致建筑的悲剧。而另一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收,认为国外的就是现代的,这种想法无疑是更加有失偏颇。近年来

8、,国内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