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62422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课程改革必须改革教育理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必须改革教育理念论文传统的教育教学因为时间久远,很多方面都在固化着教育者的心理,束缚着教育者的手脚,一种僵化、老套的理念占据着广大教育者的心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需求的更新,课程改革必改无疑。课程改革要传统的教育教学因为时间久远,很多方面都在固化着教育者的心理,束缚着教育者的手脚,一种僵化、老套的理念占据着广大教育者的心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需求的更新,课程改革必改无疑。课程改革要改什么?笔者认为:课程改革必须改革教育理念。只有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使课程改革改出成效,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一、改革学校观,让学校不但能教书更能“树人”传统的观
2、念认为:学校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在这种观念下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了学校的社会作用,结果使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只为追求个人名利地位而学,不顾国家、民族的需要和社会要求。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要教育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将实施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始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改革教学观,让学生不但能学会更能“会学”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的越多、越细才越好,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只注重教的研究,而忽视了方法的指导。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传授知识、打好基础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功夫下在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学生智力的开发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养成自学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可以在离开学校、离开教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三、改革教师观,让教师由主讲走向“主导”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位置上,很难与学生平等勾通、交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
4、学方法,主动与学生交流,不能身居讲台、高高在上,要俯下身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知己、朋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要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力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四、改革学生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的观念认为学生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而且不可改变、唯师独尊,教师说怎么样就怎样。这种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本来就是有思想、有
5、见解、有自主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作为教育者应该满足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让学生去适应你的教育。学生在适应自己发展的环境里,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觉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五、改革教材观,让教材成为适应学生发展的“例子”传统的观念认为,教材和大纲是教师教学中唯一的也是必须遵守、不可违背的东西,教师必须在这个框架内传授有限的知识,因此出现了“教教材,死教书,教死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现象。而现代的教材改革趋势为现代化、基础化、个别化和综合
6、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来设计课程内容,教材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教学手段吸纳采用新技术。基础化是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综合化,是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重新审视课程、学科的设置及内容的选择,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六、改革评价观,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
7、展的“良方”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只看学生的最后成绩,不看学生能力的发展,只凭一张考卷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一张试卷,要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去评价,看学生是否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力,是否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具有是非判断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人和集体是否具有爱心等。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发展性,要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形式的外观,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我们只有依据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