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是对经与权生动鲜活的诠释。编辑老师为您整理了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希望帮助可以帮助到您。孔子的一生处事为人则处处体现权。但在《论语》中仅三处提到权,如:子罕篇未可与权;微子篇废中权;尧曰篇谨权量。《(论语集注微子第十八》)在《论语子罕》(以下只注篇名)中提出: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是说,可以同他一道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种成就;可以一道同他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
2、礼而行;可以一道同他事事依礼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权达变。权者称也,所以别轻重。(《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后来被引申为灵活变通,借指在面对具体境遇中的道德冲突时,行为主体在选择道德行为时的权衡变通。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孔子重礼,推崇仁政,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孔子的权变思想突出一个变字,不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地乱变,而是以礼为前提的。我们可以说,权变是实现礼的手段,是具体的措施方法,礼是根本原则,二者相比较,权变则是围绕礼而进行的。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说:道是原则性;权是灵活性。
3、灵活性,在表面上看,似乎是违反原则,但实质上正是与原则性相合。可以说权变是一种度时势,审轻重,而不失其节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它也是一种更高智慧的彰显。孔子承继了以周礼为核心的旧传统,以宗法血缘为切人点,发掘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的根据-仁,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仁、礼结合的仁学思想。在孔子看来,正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性才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根据--仁。孔子思想中的权的概念,是仁礼结合的理想人格实现途径。具体说来,孔子的权变思想主要可从个体对人伦关系的把握来认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孝亲是个人实现仁的根本。在孔子看来,孝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今之孝者,皆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人区别于动物在于孝,而孝不仅是养,更在于敬,敬就要求礼的规范。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子路》)孔子看来,孝道和恕道有所冲突或矛盾时,应以孝为上。父子相包庇隐瞒真情,虽不诚实但符合亲亲原则,这即是权的意思。在君臣关系上,孔子的原则是尊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但孔子反对愚忠,如:人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他主张君臣关系的处理根据客观条件,权衡利弊做出不同的选择,反对无谓的牺牲。《(八佾》)孟子曾评
5、价孔子: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任而任,孔子也。《(孟子万章下》)在孔子看来,君上若不是明君,是不能侍奉的。这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孔子在审时度势时的弹性。朋友关系是儒家人伦关系中较为平等的一种伦理关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主张朋友关系的处理要遵守信用原则,但守信并非不分曲直,而是以义为基础。如机械地遵循言必信,行必果,《(子路》)在孔子看来,不过是硁硁然小人哉。儒家道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庞大的体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透彻的理解。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儒
6、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儒家道德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又经历代大儒阐释,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从启迪人们自觉立身做人、修身养心,到引导为人父母者积善兴家、教子成材;从劝说为政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对广大民众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对全社会进行积极的道德价值导向,到向人们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具体行为规范,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文明智慧,塑造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给传统中国人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支撑和理想认同,是我们的精神宝贵财富。一、儒家道
7、德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德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身做人。儒家道德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上都有一套独特的伦理规范,体现岀儒家贵和、尚德的人文理想。1关于人与自我的道德内容在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儒家提倡要正确看待自我,通过修身养性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在生命、道德与人格的关系上,儒家德育思想显然更重视人的道德价值。儒家人性观中,不管是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都强调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至善的圣人境界。因此个体存心养性的修身思想
8、便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础。作为儒家经典的精髓《大学》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