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6315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共享单车:从手算财务模型,聊聊盈利模式和未来的发展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共享单车:从手算财务模型,聊聊盈利模式和未来的发展预测未来单车公司依旧会很多,而且每个城市的市场份额会有不同。随着ofo和摩拜先后完成D轮融资,现在共享单车成为了最火热的话题。打开简书、36k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网站,到处都是单车的报道和评论,可以说已经到随便写一篇有关共享单车的文章就能吸引阅读量的水平了。对共享单车的分析各种各样,有分析盈利模式的,有分析乱停车现象的,有到现在还在怀疑是不是伪需求的,还有盼着ofo和摩拜合并的。共享单车的模式,发展轨迹和都能看到的问题,确实值得互联网人士大书特书。本
2、文自制一个简单的财务模型,并探讨一下共享单车的盈利和发展结果。共享单车的手算财务模型分析盈利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大致的共享单车财务模型,以摩拜为例。共享单车虽然叫“共享”,但它的服务并不是双边平台的“共享”模式,而是单向服务的“租赁”模式。共享单车的使用流程为交押金、充值到使用付费。充值可以忽略,使用付费和押金的利息收入则是主要的现金。共享单车的支出,基本就是单车的制造和投放,包括新投放开拓市场和旧车回收。以2016年已有的数据,和2017年的预期数据计算2017这一年内的财务情况。截止1027年1月份
3、,摩拜单车的总用户量大致700万。有机构预测2017年底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会接近5000万(2016年用户规模是1800万),按增长率和市场总量预测,摩拜在2017年底的用户量为2000万。目前,摩拜单车在一线城市大致45万辆,在二线城市大致65万量。此外有预计2017年会继续生产1500万量,对这个数据我保持怀疑。使用费用上,摩拜旧版为1元,新版0.5元,在此以0.75元计算。同时假设一线城市,1辆车1天被骑4次,二线城市被骑3次。出台不久的新规定显示单车3年强制报废,在此假设单车寿命为3年。押金2
4、99元,毫无疑问的一个数据,以银行定期1.5%的利息计算收益。摩拜单车的成本,网上有多个数据,官方一开始对外公布的是旧版单车3000元,后来又说降至2000元。然而新版单车推出后,有非官方数据显示造价大致为550元。以我个人的判断,三位数更可信一点,就以550元计算。下面开始计算。首先是收费收入,使用一次0.75,一线城市乘一天4次,乘数量45万,加上二线城市一天3次,65万辆,结果是一天280万。综合起来一年收入10亿。然后是押金利息收入。用户数量700万到2000万,一人300,利息1.5%,不考
5、虑计算利息周期这些细节问题,一年利息收入为6000万,押金总数到年底可达60亿。再是投放支出。更新旧车3年一个周期,这110万辆车的支出是6亿,收费收入乘3后将会是支出的好几倍。如果只是把年收入用于投放,10亿元可以投放180万辆。此外如果真的要生产1500万辆,总成本将高达82亿。以上数据大部分来自网上的非官方数据和预估,一定存在不小的误差,包括单车成本,一天骑行次数,单车数量。此外单车丢失、损坏、各种充值送优惠活动等额外成本没有计算进去,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是不可控的,真实数值肯定会略小于计算出来的数
6、字。ofo的财务模型没有另算,稍有不同,因为ofo的单车损坏、丢失和恶意破坏率太高,而且没有GPS导致修复损坏的车不容易。这个比率不知道是多少,不好计算。至于押金的使用,这笔钱目前被全国的用户和互联网界人士盯着,政府对押金的监管制度越来越规范,因此计算财务模型时我只算了银行定期,估计他们只能存银行,想要做投资的可操作性很小。摩拜和ofo都出来澄清过这笔钱没有挪用,而且我相信他们以后也没有胆量挪用。共享单车的潜在盈利模式列举互联网服务领域的项目,盈利靠的主要是三点:一是服务流程中依靠交易盈利;二是拓展偏
7、向商务端的现金牛业务;三是广告数据等额外价值。很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盈利,然而有很高的拓展空间和潜在盈利价值,所以一直能维持一个较高的估值。比如打车,当年靠资本玩补贴大战,抢占市场,烧钱很多,融资和估值一路水涨船高。滴滴发展至现在,核心交易服务即打车业务慢慢开始走向盈利,同时拓展了更偏向高端和B端的业务线,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共享单车的核心交易服务模式已经分析了,下文探讨下共享单车的业务拓展方向和额外价值在业务拓展这点上,单车比起打车,方向有限。滴滴除了基础的快车业务之外,还有面向政府的出租车,面向高
8、端用户的专车,面向B端的定制业务,场景拓展的顺风车、租车、代驾等。高端用户、B端合作和资金流较大的拓展业务都是盈利点,有机会成为企业的现金牛。然而单车的场景过于单一,特征又比较“屌丝”,造成单车的拓展想象力有限。单车的场景基本只是以上下班为主的短途出行,不可能像顺风车代驾那样推出个“顺风载人”。单车几乎不存在高端用户群体,不用指望那些专车出行的人上马路蹬脚踏车,即便单车要做人群拓展,最可能的反而是消费观念更“屌丝”的中年大叔大妈。依我的畅想,单车拓展业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