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

浅谈“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

ID:10356076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_第1页
浅谈“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  摘要:撞水撞粉法发源于19世纪中后期,其创始人是广东著名的两位画家居巢和居廉,他们是在没骨画法、花鸟画水墨法、传统院体工笔法的基础上,将三者相互融合,创作了撞水撞粉法,采用撞水撞粉法绘制艺术作品时,能够更自然的表现出阴阳凹凸感,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多层次颜色及纯天然的轮廓线,使艺术品更具备真实感和寓意,本文就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进行分析,以提高现代花鸟画的艺术品质。  关键词:撞水撞粉法;花鸟画;启示;当代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单纯的随类赋彩以墨为彩认知,

2、已经提高到了对色彩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色彩渗化效果的认知,在当代画界,大量的画册、国画都呈现了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些画中所具备的渗化效果是当代艺术家、收藏家的挚爱,因此很多艺术家在绘画时通常会运用色彩渗化的技巧,使水与色彩、色彩与色彩之间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相互渗化,以此技巧更能够体现出画面的明暗度、纯度、冷暖度,使作品更具备自然丰富的艺术效果。而渗化技巧就是居巢、居廉所创并推广的撞水撞粉法。  一、撞水撞粉法的由来及概念  撞水撞粉法的最终表现效果是给观赏者一种清新明丽且美好的意境。在南北朝时,张僧繇就已经将没骨画法运用到了佛教的绘画中,但并没有广泛传播,后

3、经北宋画家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运用,没骨画法开始流传,直到清朝初期,恽寿平开始创作没骨花卉画,其继承了北宋徐崇嗣的绘画风范,成为了清朝初期独树一帜的画家代表。19世纪中后期,居巢、居廉两位画家从研究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开始,再加上通过宋藕塘及孟丽堂的指点,自行开创了撞水撞粉法。  撞水撞粉法分为撞水法和撞粉法,撞水法在绘画中,经常使用在画叶子、枝干、鸟类羽毛中,当绘制叶子和枝干时,待颜色还湿润时,用净笔蘸水从叶子和枝干的向光面主注入,使颜色凝聚于一端或沉积于边上,注水的地方淡而白,成为受光部;待不均匀的撞水干了后,形成深浅不一的多层次,以及其天然的轮廓线,自然表达出阴阳

4、凹凸的变化。颜色的边上留下的那一线较重的水渍,使花叶花枝具有湿润的效果,这种方法同样在绘制鸟类时也经常用到。撞粉法是指在绘画后,待颜色未干时,将粉撞入,让粉在颜色上面浮游、凝结。色、粉交融之后,显得润泽松化,使画面一直保留着湿润的感觉,这种方法运用到花鸟画中具有自然形质的特殊效果。  二、撞水撞粉法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  二居在晚清时生活在广州的岭南地区,其作品也多出自这里,二居通过写生写实,将岭南地区的山、草、花、木、鸟表现的淋漓尽致。二居所创作的花鸟画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其淡化了人格寓意,注重表现一种充满清新、自然的花鸟画的生命意识,在绘制花鸟画时题材不受束缚

5、,大多是取之岭南地区的田园生活当中,且绘制的是活生生的岭南物象,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更不会受到心理或者思维的锁定。另外,在创作时,二居创作的花鸟画都是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给人更为熟悉且亲近的感觉,更直观的体现了花鸟的最本质美。  二居的所有作品都贯穿了撞水撞粉法,这种技法在绘画中具备独特的绘制过程,在绘制过程中通过注入水、粉来完成,而注入水、粉控制的量不同,绘制出来的效果也是差异较大。这点与工笔画层层叠加、循序渐进的绘画方式不同,也有别于写意画的一次成形,在完成一幅作品时,染点是主要流程,画者的情绪能够在染点上体现出来,这种技法的特点在当今画界备受关注,其既

6、体现古代的没骨画法,又有别于没骨画法,这对中国画在语言表现和绘画技法中有积极的拓展意义。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不断的拓展撞水撞粉法的应用领域及用法,当在绘画是,使用撞水撞粉法后,再融合分染、醒勒、立粉等不同的绘制技法辅助收拾画面,综合现代绘画的技法,将不同的技法通过绘制各环节进行灵活运用,折中撞水撞粉法,将工写技法的特点作为融合的部分元素,尝试不同技法的点、环节融入,可以使画面更为生动逼真,体现更为广泛的寓意和画面的清新、熟悉感,通过不断的尝试,来提高撞水撞粉法的应用广泛性,丰富画面的意义,这样的发展趋势与现代人们所追求的丰富美具备一致性,因此,不断的尝试新技法

7、与撞水撞粉法形成浑然一体进行绘画,对未来的绘制技法及画界具备启发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撞水撞粉法不仅仅体现了技法的可塑性,更为花鸟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不断的尝试不同技法与撞水撞粉法的相互融合,对现代甚至未来画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