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

ID:10352170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_第1页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_第2页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_第3页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_第4页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霞芳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的论文【摘要】  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因其自身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而较成人为多发,泄泻久甚,易耗伤气液,甚至出现伤阴伤阳的重证、变证。故要重视及时正确地治疗,以防产生危候。王霞芳老师治疗小儿泄泻首先注重审证求因,在精确辨证基础上立法选方而施治,并在病变过程中法随症变,灵活化裁,刻刻护卫脾气胃津,斡旋脾胃气机,重视清浊升降枢机作用。尝用葛根、扁豆衣、荷叶等轻灵升清之品,宣发清阳,泄泻自和。对屡治不愈、迁延日久者,王师认为应辨证细致,选药精到,且又及时而适当地参入止涩药物。固肠止涩法之运用,必须具备苔净,腹软,溲通,无表证和里积等条件,方为合

2、宜。【关键词】小儿泄泻中医药治疗名医经验  泄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四季皆有,夏秋尤多。而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因其自身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而较成人为多发,泄泻久甚,易耗伤气液,甚至出现伤阴伤阳的重证、变证,故要重视及时正确地治疗,以防产生危候。关于泄泻的描述最早可追溯至《内经》,皆以“泄”名之,如飧泄、濡泄、洞泄、溏泄等。泄泻病名起于宋代之后,并延用至今。关于泄泻的病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曾提出“小儿肠胃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食不消而变生吐利也”,首先谈到小儿泄泻或易感外邪与其脾胃虚弱有关。《幼幼集成》亦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

3、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故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脾健则水湿自化,无湿则不成泻,故有“湿多成五泄”之说。《小儿药证直诀》指出“吐利久不差”者,可导致“脾虚生风而成慢惊”,“吐泻久病……津液燥损,亦能成疳”,对小儿泄泻的转归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王霞芳老师治

4、疗小儿泄泻首先注重审证求因,在精确辨证基础上立法选方而施治,并在病变过程中法随症变,灵活化裁,刻刻护卫脾气胃津,斡旋脾胃气机,重视清浊升降枢机作用。伤食泻小儿常因乳食不节,恣啖冰饮生冷瓜果,以及膏粱厚味杂进,停积不消,使脾胃功能运化失职,腹痛泄泻伴吐,便下酸臭,小溲泔浊,舌苔厚腻,脉滑濡数。治拟消食导滞,去积止泻,常用保和丸加减为主。此为通因通用法,积去则泻和。病例一:陈×,男,4岁。2006年3月13日初诊:便泄2天。每日大便5~6次,气味酸臭,腹痛不适,泻后痛减。呕吐2次,不思饮食,舌淡红,苔厚腻,脉滑实。粪便检查:(),拟诊泄泻。治拟消食化湿,运脾和

5、胃,保和丸加减。方药:焦山楂9g,焦神曲9g,鸡内金6g,陈皮5g,姜半夏9g,茯苓9g,连翘9g,炒莱菔子9g,煨木香5g,甘草3g,×3剂。二诊:药后便泄次数递减,日2~3次,腹部转软,舌淡红,苔薄微腻,积滞渐化,脾气未复,传化失司,再拟健脾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党参6g,焦白术9g,茯苓9g,甘草6g,陈皮5g,焦神曲9g,煨木香5g,鸡内金6g,山药15g,干荷叶15g,×5剂。按:临床常遇伤食损伤脾胃,导致吐泻小儿,往往服用中西止泻药物反而愈止愈剧,这是未明病因之故,积不去,泻不止。由于调护失宣,饮食失节,过食生冷,皆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司

6、,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成泄泻。初诊针对饮食内伤之病因,以消导去积为主,积去则泻和。二诊时即改用益气健脾法,添加干荷叶,以升脾气,清气上升,浊阴自降,宗《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之经旨。王师临床治小儿泄泻,喜用葛根、扁豆衣、荷叶等轻灵升清之品,配以木香、枳壳等,斡旋气机,以达升降之功。湿热泻湿热泻多见于夏秋之间,暑湿内扰,湿胜则濡泄。症见发热,口渴引饮,泻下如注,臭味异常,次数频多,小溲黄赤,舌红苔腻,脉数。治拟清热化湿止泻,以葛根芩连汤为主。亦可用四物香薷饮,湿重加用甘露消毒丹等。病例二:周××,男,2岁

7、。2003年9月3日初诊:高热3天,体温最高40.1℃,用西药退热药后热退,汗闭后热又升,反复不退,微咳涕少,大便泄泻,色黄稀薄,每日2~3次。乳蛾红肿ii度,舌红苔薄白,血常规正常,拟诊泄泻。辨证:外感暑热,表邪未解,邪热入里成湿热利,治宜解表清里止泻,葛根芩连汤加味。方药:葛根10g,黄芩6g,姜川连3g,甘草3g,姜半夏10g,橘红络各5g,党参9g,钩藤9g(后下),焦楂曲各10g,炒扁豆10g,×3剂。二诊:2003年9月6日,服药1剂汗出热退已净,唯大便每日2次,色深糊状,纳减,舌红苔薄白中花剥,脉濡细。表邪已解,里热未清,脾胃虚弱,再拟理中汤加

8、减。方药:炒党参6g,焦白术10g,炮姜3g,炙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