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

ID:10351101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_第1页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_第2页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_第3页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_第4页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评述古典美学“厚”范畴的已有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重要的衍生范畴,目前关于厚的研究多集中在各个历史时期,例如对温柔敦厚、气象浑厚、厚出于灵等,而尚无专门性的研究专着出版,厚范畴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挖掘。因此,为了理清厚范畴的研究现况,拓展厚范畴的研究格局,丰富古典美学厚范畴的研究,本文拟对厚范畴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评价,由此将研究引向深入。  一、厚之源起  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的产生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土壤。董雪静在《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中从农耕文化和传统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厚产生的文化根源,一方面,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促成了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重视审美

2、主体实践,并对土地无限依赖、尊敬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传统儒释道美学孕育了柔韧、温和的审美品格。厚由对土地的自然朦胧意识发展到君子以厚比德,产生诸如德厚、仁厚的观念。随后,厚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普通百姓,以厚论百姓之德,形成了一系列以厚为核心的词汇。  厚随之从论人进入诗文、书画领域,并渐趋稳定,由一个道德范畴逐渐演变为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美学内涵,并在整个古代中国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厚之演变  厚范畴的发展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学术界目前的探究,多集中在从厚的各个历史阶段来考察厚的文化特性。  先秦时期是厚的

3、萌发期,厚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出现并成为君子道德评判的准则。而中国古典美学谈艺术的创造,从来都是将美与善、真联系在一起的。  [1]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2]对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姚素华在《君子之道善而厚<诗经>义理梳理》一文指出:《诗经》集中反映了君子的德行,强调善和厚,在低层次上要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而在高层次上讽谏君主帝王,施仁政稳固社稷。  厚可以理解为仁厚、忠厚,沾染着儒家道德伦理思想。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厚形成的初始期,厚主要表现为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具有政治教化的社会功用,厚并未真正进入审美领域。陈咏红在《温柔敦厚说与中国古典文学》一文中分析了温柔敦厚产

4、生的文化背景,认为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迎合了中国士人的文化心理和需求,是统治者用于疏导民众的一种方式。而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则在肯定温柔敦厚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同时,也指出温柔敦厚在魏晋南北朝刘勰那里开始具有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功能。此外,单芳《论温柔敦厚诗教与宋词的崇雅倾向》和饶毅、张红《唐宋诗之争中的温柔敦厚说》从温柔敦厚对唐宋诗词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入手开展研究,促使诗歌批评不断深入完善。洪申我在《温柔敦厚论》中对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化、社会存在基础、意识形态影响以及心理学理由作了细致阐述,梳理了温柔敦厚这一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强调对温柔敦厚这一美学思想的基本态度

5、:温柔敦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因它与封建正统伦理关系密切而否定它,更不能因封建社会把它抬到不恰当的地位而否定它所具有合理成分。而夏秀则在《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温柔敦厚观,认为温柔敦厚为当代人所面临的心理失衡、人格冲突问题提供了反思和突围的方向。  唐宋时期是厚发展的成型期,厚在诗、词论方面主要表现为浑厚,并逐渐从政治教化的社会性走出,开始强调审美主体的主观经验,厚的审美特性开始得到关注。诗论方面,付晓芹《<沧浪诗话>论盛唐气象》、梁桂芳《杜甫与盛唐气象》分别论述了盛唐气象浑厚的特点和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雄浑的总体风貌。董雪静在《严羽气

6、象浑厚审美论》中指出:  气象浑厚概括了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在宋代成为普遍使用的美学范畴。朱熹用来赞扬人格审美境界,姜夔提出气象浑厚是诗人追求的目标和诗歌审美的理想境界,严羽用气象浑厚集中概括盛唐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浑厚的内涵不断丰富。董雪静在《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中对浑厚作出总结:在诗论中,浑厚主要指阳刚之美的一种诗歌风格,表现出一种朴实宏大、浑成自然的审美特点。浑是诗歌外在的艺术风貌特点,厚是诗人内在的生命精神特征,故厚为体,浑为用,二者和合为一,既反映出创作主体深厚的人生修养和健旺的生命精神,又与其作品整体的艺术风貌完美融合、浑然一体,并表现出一种余味无尽的审

7、美特征。  [3]词论方面,厚的发展则偏向对作家词风和词作艺术风格的影响。厚范畴含蓄蕴藉、沉郁浑厚的美学意义开始形成。南宋末年张炎在《词源》中提出浑厚和雅的主张,这是厚范畴首次在中国词论史上被正式提出,并开始强调作品的艺术风格。于东新、韩红雁在《浑厚和雅清真词周邦彦词艺术风格论》以及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都指出浑厚是指情感表达上的沉郁情思和谋篇布局的缜密法度。  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艺思想和文学体裁趋于多样化,厚范畴的发展开始进入成熟期,一系列以厚为核心的诗、词、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